第三四五章 種子(1 / 2)

“長郡主意欲何為?”李采萱秀美微蹙,她沒有格殺蕭無笙的能力,卻打定主意,如明秀有事,必將傾盡北方機速局力量,也要把蕭無笙刺殺。

相信,青蟬若在旁邊,早就暴起斬殺蕭無笙了。

“不用心驚,明秀大師的德操令人敬佩,既然他已然南下,過去的就過去了。”蕭無笙說的淡若芷水,似乎明秀僅是一個過客,並未給契丹造成重大損失。

李采萱不敢相信,卻又不能不相信,以蕭無笙的身份地位,還真做不出出爾反爾的事。

蕭無笙心如止水,明秀給契丹造成的損失,絕非其他人所能比擬,那可是打入契丹最高層,與達官貴人隨意接觸,契丹戰略性情報,不斷通過明秀落在王邵手上。

王邵之所以大閱兵馬,不作任何防範,便是從請保重判斷,契丹貴族趨向於盟好,隻要宋軍不越過邊境,他們並不著手反擊。

此番,她亦是利用這點,絕地反擊,把大宋朝廷打了個措手不及,狼狽不堪。何況,她的反擊蘊含一個絕大用心,需要有心人去品味、去利用,無論是對契丹還是大宋,都將是雙贏局麵。

正在此時,那隊騎士越發近了,卻見為首的,竟是一個十歲男孩,即便如此年齡,卻能在馬背上馳騁,歡快中,隱隱有幾分騎手的銳利。

蕭無笙充滿溫情地凝視,發出母性的溫情,目光中卻隱隱有一絲決定。

李采萱卻目光閃爍,若有所思,注意力也轉到孩子身上。

大宋汴京

經過帝國高層絕密會議商討,兩府重臣達成共識,大宋朝廷在河北、河東繼續調兵遣將,集結了十萬大軍,看看軍號,幾乎都是天下精銳,要契丹給個說法。契丹也不想讓,在南京道等處陳兵二十餘萬,對大宋虎視眈眈。

南北使臣卻不絕於道,雙方的口水仗,幾乎要把對方的都城湮沒。明眼人對此不屑一顧,也就是相互扯皮,希望在談判桌上多爭取好處,打仗就別扯了,大宋和契丹,都沒有滅亡對方的實力,那什麼去打?

陝西路卻一片平靜,透著詭異的平靜,河西路以涼州為中心,北麵靈州賀蘭山區域,兵力卻持續的增加,不引人關注,主持西麵的三員大將,高繼宣、段守倫、江雲輕車熟路。

八月的汴京,天氣潮濕悶熱,人們紛紛尋地納涼,即便是市井苦力,也免不了在烈日當頭之下,拿一文錢,買上滿滿一大杯冰鎮酸梅湯,尋一處綠蔭慢慢享用。

士人們紛紛避暑於山舍、湖水,似乎沒有什麼事情,能提起他們期盼清涼的那一份愜意。

王璿並沒有讓士人們,心平氣和地享受夏日的清涼,更沒有放過絕好的機會。一切在天下利益麵前,都變的那麼的合情合理,就在明秀回歸一個月後,大宋以河西路副都部署段守倫,為首的打擊首先發動,陝西路靈州西麵兵馬鈐轄江雲,率馬軍萬餘騎,自賀蘭山向回鶻發動進攻,掩護高繼宣側翼安全。

陝西宣撫司判官高繼宣調度陝西、河西馬步軍七萬餘,沿涼州向肅州發動猛攻。

段守倫所率,正是當年王璿一手打造的拱辰軍,這支發展到萬人的雙馬騎兵,戰鬥力直逼廣銳軍,還有五千蕃落騎兵、五千宣毅步騎兵的支援。他們並不攻城略地,把肅州放給主力,輕兵直驅甘州。

江雲的速度也迅猛如雷,靈州西麵各部騎兵七千,名義上是防禦契丹,實則準備用於甘州,又有數處大型馬場,戰時臨時征召,他擁有萬餘騎,從北路向甘州迂回。

不消說高繼宣的主力,即便是段守倫、江雲二人的馬軍,便有能力與甘州回鶻兵力決戰。這是標準的閃擊戰,比伐黨項的用兵,要成熟了許多。

以段守倫為主攻,集結兩萬餘人,一萬五千副馬製騎兵,五千乘戰馬的步跋子,形成強有力的突擊集群,向既定目標衝擊;江雲作為側翼,兵力稍顯單薄,卻又是一支奇兵,機動性比段守倫還要高。

高繼宣則是跟隨在後的主力,所部一萬馬軍形成第二波次打擊力量,六萬餘步跋子,清剿路上殘餘回鶻力量。

當宋軍兩支馬隊,以閃電般地速度,越過肅州,夜落紇方才如夢初醒,恐怖地發現,大宋朝廷真的下手了。

歸義軍反應時間較晚,也未曾對甘州背後打擊,隻是派出兵馬陳兵邊地觀望,牽製一部回鶻兵力。

大宋朝野一片嘩然,有讚成的叫好的,也有斥責不義的,更有沉默不語的,最無聊者甚至挖出當年事,編撰文寶公主與王璿曾經故事,不言而喻,直指王璿本性涼薄

王璿毫不介意,用他的話說,林子大,啥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