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後記(2 / 2)

說到海外,就不能不提另一位名將,同樣出身王門的高華,本就默默無聞,在新組建的大宋海外水軍,默默打拚了二十餘年,終於在三佛齊一戰中,一鳴驚人,以萬餘侍衛水軍,孤懸海外,徹底擊潰諸國聯軍十三萬,創造了一個奇跡。

隨之而來的是,大宋成立侍衛水軍司,高華秋率逐漸壯大的水軍,在侍衛馬步軍的配合下,水陸並進,僅用五年便征服了現代的東南亞。雖然,東南亞各國相繼獨立,但仍帶有漢家的烙印,甚至大宋帝國在東南亞,還有幾處飛地。比如馬六甲海峽北端戰略要地亞齊,是帝國最大的海外領地,不僅控製水道,卻讓大宋水軍,當然如今是大宋皇家海軍,掌控印度洋的前沿基地。

高華秋在海軍曆史上地位極高,被世界海軍公認為第一人,其提出的大洋決勝,沿岸控製,至今仍不失先進性。

東北附庸小棒棒國,甚至把他們曆史上的將領李舜臣,稱之為“大韓的高華秋”,卻被大家引為笑談。

高華秋以萬餘孤軍,轉戰東南海域,竟大海決戰,沿岸控製,分化瓦解,集中兵力殲滅的經典戰例,至今仍無人超越。三佛齊之戰,他的那句“絕不拋棄任何一個兄弟”的經典名言,至今還在傳誦。

至於秦臻,那可是被稱為世界情報之父,江雲也不遑多讓,北伐的主要攻勢,由他坐鎮節製。

當然,少不了謝坤,這位大胖子培養的弟子,被後世科學界所推崇的便有二十餘人,涉及科技各個領域。而他治學嚴謹,也被稱之為“科學之母”,無聊的影視界,以他為原型,拍了不少的學院青春劇,無外乎古代學子與仕女的愛情,結果被胖子以學業為重,棒打鴛鴦,幾乎比得上法海和尚。

不過,謝坤自身的成就也很矚目,火藥顆粒化,便在他手中實現,為大宋開疆擴土,立下赫赫戰功。

最神秘,也是在研究王璿課題中,被挖掘出的上官秋,引起史學家的興趣。作為一生未曾婚配的上官秋,被評價為王璿身邊第一謀士,根據研究發現,王璿的每一項成就,都有上官秋的影子存在,卻屢屢拒絕高官厚祿,僅擔任中等文官。

這位在史冊上僅三百餘字傳記的人物,引起了史學家的關注,也引發影視界興趣,最終沒有逃脫被編輯的命運,無外乎暗戀蕭無笙,為了愛情,默默地支持王邵。

不過,隨著史學界對上官秋事跡的肯定,無形中卻消弱了王璿的神秘,既然每一件事都有上官秋的影子,難不成此人是穿越人士?倒底王璿是台麵上的木偶,還是與上官秋一同開創帝國輝煌的開始,一時間,史學界又多了一道課題。

無論如何,皇宋的輝煌,自王璿起就被注定,雖說大航海時代,帝國處於一段時間的內亂,錯過了開始。但是,很快決出了勝負,王璿所謂的新興階層,在被壓迫了幾百年,這顆種子終於成長為參天大樹,舊貴族的瘋狂反撲,並不能摧垮它,反而在一位史詩般人物的帶領下,徹底終結舊貴族統治,新興階層成為帝國政治主體,大宋皇室被迫做出讓步,實施二元化君主立憲製,方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這位史詩般的人物王之賢,也是出自王氏家族庶支,當他得到權力,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實現了王璿未能實現的願望,成立內閣政府和上下議事會,實行任期製,卻僅擔任兩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便主動退出。

自此,大宋上下議事會立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任四年,不得超過兩任,內閣的尚書必須由下議事會批準,方具有合法性。

自王璿開始,一直到王之賢,曆時三百餘年,大宋完成了向帝國轉變的過渡,他埋下的種子,終於不再畏懼風雨。

史學界無法找出王璿是不是穿越者,反倒是在深入研究中,越發引起社會對王璿的熱捧,尤其是後期,他幾乎獨斷專行,強行推行新政,手段異常狠辣,尤其對待丁謂的手段,端地非常之毒辣,使之荊棘三千裏,開大宋雖不殺士人,卻留於惡地編管之例,若非王之賢帶領新興階層取得最終勝利,或許他會被冠以奸臣,列入傳記。

不過,他的強硬手段,被史學界慣稱為“大宋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