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後記(1 / 2)

黃帝4128年,大宋帝國已經延續了近千年,超越了八百年的周王室,成為曆史上最長壽的帝國。

雖然這個帝國暮氣沉沉,卻仍然傲然鼎立在世界的東方,以世界兩層的人口,占據整個世界四層經濟總量,令人不敢小視。

成就帝國偉業的主要原因,不能不追溯道真宗皇帝時代,被傳誦至今的偉大宰相王璿,至今無人敢說,自己超越這位宰相的成就,無論是政治結構,還是經濟模式,最後到科學理論,無不由這位宰相提出,按照他規劃的模式,穩步推進。

當代的科技的發展,人類走出了地球,踏入太空時代,回到過去的理論,不再是迷信,一些科學家驚訝地發展,王璿的某些理論,在當代也有著先進性,不能不驚訝萬分。

長久無人敢提出,但大家都有著疑惑,最終還是子午書院的一名博士生,提出大宋最著名的宰相王璿,是另一個時空平行時空的穿越者。

他的論點很簡單,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擁有全能的知識,更不可能在近千年前,認識到電力甚至核能,並對大宋近千年的發展,進行了一場宏大的規劃,這絕不可能。

大宋皇室和政府,甚至王家對此保持沉默,曆史學家卻不斷探尋王璿的迷,希望能找出其中奧秘,作為王璿一手創辦的子午書院,更是積極投身其中,並在書院大股東馮家資助下,成立專門的研究基金。

馮家之所以介入,也原因老祖馮立留下的手劄:馮氏一脈興盛,蓋出自王公子正手筆,當真神鬼不可測。

漸漸地,社會上引發一股熱潮,王璿的諸多事跡紛紛被挖掘出來,甚至連明秀和尚、秦臻、江雲、劉非等人,也被作為課題所研究,希望能從他們的事跡中,找出蛛絲馬跡。

當年,王邵並未主動收複薊北十三州,而是堅持兩年一大閱,最終在扶持仁宗皇帝登基,留下一後人,才飄然歸隱。

留下的王家一脈,繼承燕國公爵位,延續至今,成為大宋望族。不過,第二代燕公卻令人很感興趣,蓋因此公乃王璿與契丹蕭氏女,有郡主封爵的蕭無笙之子,令人們對二人之間的愛情,產生了濃厚興趣。

隨著不斷地研究發現,王璿與蕭無笙、景影甚至回鶻文寶公主的故事,被挖掘出來,這對於研究並無太大意義,卻讓演藝界像打了雞血一樣的興奮。一部大宋宰相與三個女人的故事的書,被一個網絡大嬸寫出來,充滿了悲情渲染。

兩年後,根據曆史相繼出品一代名相、大宋名相甚至大宋權臣一係列電影,還有專門描述王璿愛情往事的盛世前塵,不過頗為狗血,讓一陣宋流席卷整個亞洲。

不過,卻讓人們看到,一代名相糾纏的愛情,社會輿情紛紛,針對王邵應該與那個女子結合,展開一場大辯論,有慶幸蕭無笙和景影的,也有悲情文寶公主的。

更有甚者,連明秀也不能幸免,被強加進去,以明秀行走西域為基點,說明秀乃暗戀文寶公主,當大宋吞並甘州,文寶公主率部退入西州,明秀為了這位公主,孤身西行,有情人終成眷屬。

卻不知明秀大師在天之靈若知,會不會從極樂世界氣急敗壞地過來,把編劇導演狠扁一頓。

若非顧忌大宋皇室尊嚴,連劉娥恐怕也不能幸免,畢竟劉娥與王璿之間,那種相互配合的默契,令人有無限遐思。

至於秦臻、江雲、韋雙等人,無一不是大宋赫赫有名的戰將,在曆史上留下濃重一筆。尤其是韋雙,在大宋朝廷海外擴展史上,絕對占舉足輕重的地位,首登甘州城,率三千輕騎襲沙州敦煌,徹底降服歸義軍曹家。

後來,長年在西域經營,恢複漢唐對西域的統治範圍,甚至出兵大食,讓阿拉伯諸國聞風喪膽,若非朝廷攻伐薊北十三州,他以三萬餘人幾乎要打到中亞。

其最後一戰,便是以萬餘禁軍,合西域諸國兵十餘萬,在西部牽製契丹,其行動迅猛如雷,從天山出發,由雁門入關,契丹聞風喪膽。其戰績,對閃擊戰的運用,連上個世紀歐洲名將古德裏安,也被稱之為“西方的韋雙”。

不得不說,當王邵歸隱的第三年,朝廷對契丹發動大規模反擊戰,幾乎勢如破竹,不僅收複薊北,連東京道也占了大半,契丹一蹶不振,卻仍是敵人。

史學家還是從皇家密閣中,找到了當年王璿的策略:北伐非一日之功,蓄國力、練精兵、經海外,然後一卻而就。然,得薊北前伸東京以為緩衝,留其國以為激勵後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