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奮鬥曆程(下卷)07(1 / 2)

第七章大度做事,認真做人 6節儉管理,花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

阿裏巴巴永遠堅持一個原則,我們花的是投資人的錢,所以要特別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錢,可以大手大腳。我們每天考慮的是,如何花最少的錢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馬雲

節儉不僅是積累財富的基石,還可以提高一個人內在的品質修養。一個人如果有節儉的習慣,說明他具備控製自己欲望的能力,他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而不是受金錢或者色欲的任意擺布。

人們常說,一個CEO的作風決定了一個企業的作風。無疑,馬雲這個土生土長在西子湖畔的浙江人,把浙江商人務實、勤儉的一麵毫無保留地移植到企業管理上來。在阿裏巴巴的發展史上,處處留有馬雲“勤儉持家”的印記,也有許多值得傳頌的佳話。

最早的事,還得從2000年的互聯網寒冬時期談起。在2000年下半年的時候,由於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持續下跌及全球網絡泡沫的逐漸破滅,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遭遇寒冬期。

這個時候,作為CEO的馬雲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覺得被投資者和媒體遺忘沒關係,隻要別被客戶遺忘就行。於是,向來不懂財務的馬雲開始思考一種“貨幣緊縮”戰略。截至2000年下半年“遵義會議”開始時,阿裏巴巴還有一定的營運資金。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馬雲向公司宣布了一項新的財務政策——公關市場零預算。簡而言之,就是說阿裏巴巴從此要進入一個“勒緊腰帶過日子”的非常時代。

然而,經營任何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廣告宣傳、市場公關上的配合,遲早是要被客戶遺忘甚至拋棄的。而馬雲最擔心的恰恰是被客戶遺忘。那麼,在“零預算”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到不被人遺忘呢?此時,作為CEO的馬雲,將他身上務實作風又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決定“每3個月到半年,親自到江湖上去說一說”。於是,後來就有了“西湖論劍”等一係列由馬雲一手操辦的“江湖”盛會,就有了一整套讓人瞠目結舌的“馬氏”理論。

大概也是從那個時候,“狂人馬雲”的形象才開始深入人心的。最重要的是,阿裏巴巴不用花多少錢,人們通過這些活動就認識並記住了那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小個子馬雲,也記住了CEO馬雲描述的要創造“芝麻開門”神話的阿裏巴巴。

當然,上麵所說的“零預算”政策是在阿裏巴巴的危機時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有點“戰時共產主義”的色彩。我們也可以理解作為“一家之長”的馬雲,在那個“勒緊腰帶過日子”時期的良苦用心。但是,到了“和平年代”,到了今天阿裏巴巴已經可以“每天收入100萬”的時候,是不是馬雲和他領導下的阿裏人就變得“財大氣粗”了呢?當然不是,即便是身價大增之後馬雲也保持著節儉持家的作風。

與許多浙商一樣,馬雲很務實節儉,很會過日子。在阿裏巴巴辦公大樓第二層辦公室門口的複印機上放著一個儲蓄罐,而牆上的白紙黑字寫了份複印機使用規定,規定中明確注明:個人因私複印每張5分,自覺投幣,公司內部文件要雙麵用。規定後麵是複印機詳細的使用說明。

如今的阿裏巴巴盡管有上千萬的資金,但從不做大的廣告推廣,也從不開國內的新聞發布會。馬雲認為“廣告如果是錢能做到的事,還要做企業的人幹嗎?”阿裏巴巴隻靠口碑傳播而不做廣告,做得好讓客戶去說,而不是自己去說。

阿裏巴巴對員工薪酬從不按市場價格定價。幾乎所有進來的員工與管理者都比原公司收入減少一大半,從8000元、9000元降到3000元是常事,跳到阿裏巴巴的雅虎搜索引擎發明人吳炯到了阿裏巴巴不僅工資降了一半,還失去了每年7位數的雅虎股權收入。為什麼這麼做?一方麵因為資金來自風險投資必須節約,另一方麵阿裏巴巴不希望靠金錢吸引人才,而是用自己的企業文化去廣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