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創造品牌,成就夢想 6一箭雙雕,靠《贏在中國》推廣品牌
做戰略最忌諱的是麵麵俱到,一定要記住重點突破,所有的資源在一點突破才有可能贏。
——馬雲
《贏在中國》欄目是CCTV經濟頻道2006—2007年度策劃最成功的欄目,當然這個節目成就了一個個充滿激情和才華的創業英雄,但絢爛的光環和鮮花過後,在這場創業人的饕餮盛宴中,誰才是最大的贏家?是獲得1000萬創業投資金的宋文明,是武儒兼俱的李書文,是睿智犀利的製片人王莉芬,還是中央電視台?都不是,而是《贏在中國》的參與者馬雲。
馬雲參與《贏在中國》至少獲得以下好處:
第一,馬雲作為後信息時代互聯網行業草根創業的領袖級人物,擔任《贏在中國》兩賽季首席評委,活躍在中國第一大媒體CCTV經濟頻道上,以獨特的視角、幽默的語言、專業的分析、精辟的論述,牽動著萬千觀眾眼球,馬雲在大眾媒體上的出色表現,可以說是其繼阿裏巴巴、“西湖論劍”、“B2B模式”、收購雅虎等一個個熾熱的名詞後,又一次在高空閃爆的禮花,也可以說是馬雲策劃史上的又一次大手筆,這讓馬雲和其麾下的阿裏巴巴始終保持著火熱的溫度,馬雲和他創造的品牌將因此再度高速大範圍傳播和增值。
第二,馬雲的持續活躍和火爆,再度聚攬了人氣,他在“舞台”上表現出的“誠信”、“守法”和“不在乎點擊率,隻看能否給客戶帶來價值”的商業觀,再度樹立了馬雲和阿裏巴巴的商業信用,滿足了受眾的心理預期,為阿裏巴巴B2B業務在香港上市創造了巨大的虛擬增值空間,使馬雲和他創造的品牌成為觀眾心目中一支“績優藍籌股”。
第三,馬雲因擔任評委出版了《馬雲點評創業》一書,良好天然的題材,和參賽選手的思想碰撞,加上自身對創業感悟的多年積累,很短時間就成就了一部熱銷著作,這樣的結果可能連馬雲自己都沒有想到;還有阿裏巴巴和雅虎中國作為賽事的官網支持,報名、視頻搜索、新聞、評論、博客等鏈接給這個互聯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點擊率和業務量。這兩方麵給馬雲帶來的直接和間接收益是不言而喻的。
馬雲取得的這些收益是首屈一指的,是同樣也參與了《贏在中國》的企業家牛根生、史玉柱等人無法企及的。他的做法總結成為一句話就是:巧妙地利用《贏在中國》這個舞台,成功地實現了其品牌的推廣和擴張,是善用虛擬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用眼球製造神話的典範。
總的看來,馬雲似乎隻做了一件事:利用虛擬經濟舞台為自己做品牌推廣。馬雲選擇了《贏在中國》的官網支持和評委這樣的題材,利用央視這個絕對的高端媒體,掌握了高端話語權,以其在鏡頭中的精彩表現獲得了巨大的人氣指數,其言論凸現出非凡的企業觀和價值觀,贏得了受眾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