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在寧波會員見麵大會上的演講
很高興再來到寧波,今天(2002年6月11日)不是禮拜天,大家來這兒我非常高興,而且想代表阿裏巴巴全球120萬的會員,和500名員工向大家致以夏日的問候。這一趟是阿裏巴巴在全國各地的以商會友的第六場,我們第一場是在紹興,然後去了無錫、順德、深圳、廈門,這個禮拜是在寧波,我們在全國開會員見麵大會,每一次都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激動。我記得在無錫這一場,我們請了250名會員,那一天是下午2點鍾開始,1點半下了很大的雨,我們想下午可能不會有那麼多人,結果來了550多名會員。
商人需要不斷的交流,電子商務要不斷地溝通和交流才能發揮作用。我們正在籌劃,以往我們在杭州搞西湖論劍。也許我們在未來的一年,或者今年或者明年搞一次電子商務“幹幫”大會,“幹”是實幹的幹,“幫”是互相幫助的幫。大家都是商人談電子商務,而不是讓IT界人談電子商務,也不是投資者,也不是互聯網人士,而是實實在在的商人來談電子商務。在我看來,電子商務,商人覺得有用的,就是有用。如果商人覺得沒有用,再好也沒有用。
我看了今天的名片,都是一些企業家,廠長、經理,多是年輕人,我今天演講分3塊,第一塊跟大家交流一下阿裏巴巴的昨天和今天,給阿裏巴巴做一個分析。我們公司很小,隻有3年。這3年來我們經曆了各種痛苦、折磨,我想做成一個案例跟大家分析。第二塊是我在全世界跑了很多的國家,跟世界一流的企業家進行探討,我想把這些探討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三塊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是電子商務,今天的電子商務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寧波的企業家一直以非常聰明、大度、具有良好的戰略眼光而聞名。我前幾天參加浙江省對外貿易招商洽談會,在招商會上有人說寧波企業家特精明,香港十大企業家裏麵,有3個人祖籍在寧波。今天,我在這兒跟大家交流自己做企業的經驗,一定會有收獲。
衡量一個城市的電子商務水平的好和壞,不能以城市裏有多少電子商務公司來衡量,不能以有多少IT企業來衡量。前幾天我們在會上探討,有人說,寧波的電子商務發展不是很好,說IT企業有七八家,已經關到了四五家,現在有名的、成功的不多,IT水平很差。我不這樣認為。我前天早上在這裏公布一個信息:寧波是現在全國各地電子商務水平最高的地區。因為一個城市電子商務水平的好壞,不應以擁有多少電子商務公司衡量,而標準應該是這個城市企業運用電子商務的指數有多高。我們認為寧波企業用電子商務的指數最高。阿裏巴巴到寧波1年多了,1年後寧波地區的續簽率高達95%。隻有兩家企業今年不能再做下去。寧波的情況在全國、全世界都罕見。所以我覺得寧波的電子商務水平是很高的。
我今天主要講阿裏巴巴的昨天和阿裏巴巴的今天。我們曾兩次被哈佛選為全球的MBA教學案例,他們會派一個人到我們公司,至少要待5天,這5天跟我們所有的經理,部分員工,剛剛要加盟的新員工和客戶,都做仔細的調查。然後花兩個月寫這個案例,我每次拿他們案例第一稿的時候,都覺得這不是阿裏巴巴。很多人對阿裏巴巴的看法很怪,有各種各樣媒體的評論,對於媒體的報道我不全看,但是很多會員對阿裏巴巴的評論我一定看。
我覺得技術,就應該是傻瓜式服務。技術應該為人服務,人不能為技術服務。阿裏巴巴能夠發展這麼好,主要是他們CEO不懂技術。大批技術的人跟不懂技術的人工作,蠻開心,我也覺得很驕傲,因為有85%的商人跟我一樣的不懂技術。我要求阿裏巴巴技術非常簡單,使用時不需要看說明書,一點就能找到想要的東西,這個就是好東西。
大家知道我們在創辦阿裏巴巴網站是在北京的外經貿部工作,1999年我們決定回杭州創業,在離開北京的前一個禮拜,我帶著六七個人上長城一趟。去長城那一天特別悲壯,感覺像是壯士一去不複還。我們一定要做成功一個事業,讓作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的公司。我們在長城上找到了靈感,在長城上看了每一個磚頭上都有“張三到此一遊,李四到此留念”。我覺得很有意思。如果說我要建公司的話,我第一步就從BBS開始。
回到杭州我收到一個邀請,新加坡政府請我去新加坡做一個亞洲電子商務大會的發言。我很奇怪,我也沒什麼名,中國大陸就請了我一個人,是不是請錯了?他說往返的機票都給報銷。
新加坡電子商務大會檔次很高,200多人,電子商務大會發言的人80%是美國人。85%的聽眾是歐美,所有的題目都是雅虎等等,100%是美國的例子。但名字是亞洲電子商務大會。我臨時換了一個主題,中國有自己的特點,亞洲是亞洲,中國是中國,美國是美國,美國的模式在中國未必就行。那次研討會在亞洲影響很大。
後來在經濟學家雜誌登了一篇文章,講我和亞馬遜的老板,美國有個人叫貝索斯,中國有個人叫馬雲。我們同時從1995年開始,他在西雅圖開始,但是在美國亞馬遜發展的那麼好,在中國我們變成這麼小,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亞洲以什麼為主?亞洲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全世界85%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比爾·蓋茨隻有一個,隻有幫助中小企業才是最大的希望。
亞洲是最大的出口基地,如果我們以出口為目標,幫助中國企業出口。幫助全國中小型企業出口是我們的方向。我們必須圍繞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無論是在中國黃頁還是在外經貿部做客戶宣傳的時候,會見一個國有企業的領導要談13次才能說服他,在浙江一帶去三趟就可以了。這讓我相信:中小型企業的電子商務更有希望,更好做。我從新加坡回來時就決定:電子商務要為中國中小型企業服務。這是阿裏巴巴最早的想法。
1999年2月21號,在杭州我們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這個會議到今天還影響阿裏巴巴。當時18個創業人參加這個會。我們提出“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全世界的大市場”的目標,我們要創建中國人感到驕傲的公司,能夠持續80年發展的公司,隻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裏巴巴。別人不會理解,我們暫時不對別人講,我們也不見任何媒體。總而言之一點,認真踏實地創建一個公司。我們把自己口袋裏的錢放在桌子上,湊了50萬塊錢。到了第6個月我們就熬不過去了,風險投資找我們時,口袋已經沒錢了。
我們沒日沒夜地幹,就這樣熬過來了。到9月份我們接到了第一筆500萬美金的投資。美國的高盛牽頭。當時互聯網很熱,很多人都想要錢。我們對投資人說:“我們不要錢”,他們都很認真地聽我說。
第一個找我的是浙江的企業,他說我們可不可以合作一下。我給你100萬,明年你給我們110萬,我說你比銀行還黑。9月28號拿到錢,9月30號我碰到日本軟銀的CEO孫正義,大家談得很好,當時我們就拍板,融了2000萬美金。我隻跟他解釋了6分鍾他就聽懂了什麼是阿裏巴巴。
我們第一次見媒體是1999年的8月份,美國“商業周刊”雜誌不知通過什麼途徑,找到了阿裏巴巴。他們要去采訪,我們是拒絕采訪,後來他們通過外交部,再通過浙江省外辦,一定要讓我們接受采訪。我們當時沒有電話也沒有傳真,隻有一個在美國的E-mail地址,我們不想告訴別人我們是中國公司,那樣在全球化拓展過程中,大家會認定你是三流企業。
把他們帶到居民區,他們很懷疑。門一打開,二三十個人,在四居室的房間裏麵,幹什麼都有。他們感覺阿裏巴巴這時候有2萬會員了,名氣很大的,應該是很大的公司。最後我們拒絕發表這個文章。
1999年之前,阿裏巴巴就是這樣。到1999年香港阿裏巴巴成立的時候,有一個中東土耳其的記者說,馬先生,阿裏巴巴應該屬於土耳其的,怎麼跑到中國來了?這句話,至少有20幾個國家說過,阿裏巴巴屬於我們的。怎麼屬於中國呢?我們當時把總部定在香港。因為我們想這是中國人創辦的公司,我們希望辦一個中國人創辦的公司,讓全世界驕傲的公司。香港是特別國際化的,我們在美國設了研究基地,在倫敦設了分公司,然後在杭州建立我們中國的基地。
1999年、2000年阿裏巴巴戰略很明確,迅速進入全球化,成為全球電子商務市場。我們要打開國際電子商務市場,培育中國國內電子商務市場。我們的口號是避免國內甲A聯賽,直接進入世界杯。這幾年很多人認為,阿裏巴巴在國外的名氣比在國內大,這跟我們1999年、2000年、2001年全麵的戰略是有關的,我們迅速地打入海外。現在很多企業說,我們很快進入全球化了,但是全球化絕對不意味著請外國打工仔或者你在海外建一個廠就是全球化。我們在全球化的戰略上做過很多事。
我第一次在德國作演講時阿裏巴巴的會員有4萬多,在德國,1000人的會場裏麵隻有3個聽眾。第二次再去德國,裏麵坐得滿滿的。還有從英國飛過來的會員,一起進行交流。
中國進入WTO,國內所有的企業幾乎都在問這個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國外企業管理比我們好,錢比我們多,怎麼能打贏?去年我跑了20多個國家,參加了50場研討會,所有的研討會都談到這個問題。我們怕國外企業,他們同樣怕我們。去年我參加的研討會,題目竟然是“中國是威脅”。
我第一次到倫敦,我的公關經理告訴我們,下午6:15分,BBC電視台要采訪,他是錄播,不是直播的,請你準備一下這5個題目。我從來不準備,我說沒關係我不看。下午3點BBC又發一個傳真,請馬先生一定要仔細地看。6點進了BBC,還是拿出那5個題目,一定要我仔細準備,那我就準備一下。等到了上演播台,主持人說現在是BBC總部全球直播。有3億人看哪!把鏡頭切過來問我問題,跟我準備的那5個問題一點兒關係沒有。他問:你是中國的公司,你在英國創公司,你會成功嗎?你想當百萬富翁嗎?你認為你可以當百萬富翁嗎?你當得了百萬富翁嗎?一下就把我問蒙了。我當時很緊張,但臉上還是微笑地跟他講。結束之後我說,我們會證明我們會活下去,而且活得還很不錯。後來BBC又對我采訪了幾次,其中有一次他們是派了報道組到國內,一個是采訪當時的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另一個是采訪我,是BBC最熱門的節目,叫“熱點談話”,節目播出有25分鍾。
在互聯網最艱難的時候,阿裏巴巴回到中國,把總部從上海撤回了杭州,實實在在地做事,放棄國內其他的市場,非常非常艱難。至今為止阿裏巴巴第一次裁員,我跟會員很鄭重地說,在2000年,把一些美國的工程師滅了,如果我們晚半年,可能公司也沒了。不是我們聰明,而是沒有辦法。我們在中國實施“回到中國”策略的時候,我們對外沒有說。我們一直說我們阿裏巴巴一直開拓海外市場,結果有一些競爭對手跟我們去打海外市場,去了就關門了,沒能回來。
是什麼讓阿裏巴巴活下來?是什麼讓阿裏巴巴走到現在?我們把回來做的第一件大事比作毛澤東經過長征,來到了延安。一是要做延安整風運動,第二是建立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是南泥灣開荒。
我們整風是因為互聯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一個人對互聯網的看法不一樣,對阿裏巴巴的看法不一樣。如果說有50個傻瓜為你工作的時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困難的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聰明,當時阿裏巴巴在美國有很多的知名企業管理者到我們公司做副總裁,各有己見,50個人方向不一致肯定會不行的。所以當年覺得,這是最大的痛。簡直那時候像動物園一樣,有些人特別能說,有些人不愛講話。所以我們公司這樣,我們覺得整風運動最重要是確定阿裏巴巴的共同目標,確定我們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