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第一次超出了武嶽的控製。

而且這還是來自外界的變故,而不是九耀皇朝內部的變故。

這樣的變故發生,令人措手不及。

強遷諸侯,這是一個比分裂士紳,拆散世家還要麻煩的事情。

對於世家,分家,最終拆成以五口之家,三代之家,四代,五代之家的小家。

天南地北的強拆,分批組合在一起。

隻要軍事力量足夠的強大,起震懾作用。

這是可以做到的。

因為世界不掌控隻聽令於世家的軍隊,隻要控製得當,就可以強行拆掉。

而士紳同樣是一個道理。

士紳之所以盤踞鄉野,實行自己的家法。

其實就是另一種世家的形式。

但是不同之處在於士紳通常是以族群,類似於部落的方式生存。

在其控製的地域之中,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稍有外力積壓,其整片地域都會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

但同樣一個道理。

這僅僅是地區性的禍患,隻要強拆,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諸侯,藩王卻不行。

這些人盤踞一郡之地以上,擁有自己的兵員,甚至可以說,每一路諸侯都擁有自己的小朝廷。

一個可以管理上千公裏地小國。

處於完全自理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強拆,就會引發極其強烈的反對,甚至於,謀反。

因為對於任何一個強大的勢力而言,強拆都是足以動搖其根本的力量。

強行拆解,令其不能聚集在一處,分而化之,最終就會泯滅在時間長河之中。

所以在諸侯的處理之上,必須要慎重再慎重。

“沒有辦法,必須強拆,大雪封天漫延,不管其中有沒有未知的敵人,武嶽軍的重點都必須要壓在十萬大山。”

“這會讓我對天下的掌控力,降到最低,甚至於在,真要是發生變故,我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應對。”

“隻有將諸侯,藩王的力量,全部集中在西域,我親自坐鎮,諸侯才不會沒有反叛的心思。”

“縱然是有,他們所有的力量都在西域,其他地方,便翻不起什麼大浪。”

“正好我也借助這個機會,將諸侯的力量整頓起來。”

“雖然我沒有分封的意思,但是諸侯,藩王所掌握的力量,必須要交出來。”

武嶽震聲說道,而後迅速的開始布置。

而就在眾人的麵前,是一副極其宏偉的地圖。

皇城周邊十州之地。

附近二十六周之地。

十八路諸侯地域分布。

二十三路藩王的分布。

全部都標準在地圖上麵。

這其中。

安息王情況不明,暫且忽略。

靠山王已經被斬殺,目前昌黎七郡相信班超遠可以拿捏的死死的。

翻不起什麼大浪。

那麼現在。

就必須要從平涼王,定武王身上入手。

平涼王在靠山王北部。

因為黃河早就了兩個地域性差別的藩王。

靠山王雄兵頃刻間雄兵三十萬,但平涼王常備力量十萬就已經是極限。

而且大部分時候都是依靠朝廷救濟。

在這方麵,可別小看了朝廷。

雖然說這個朝堂各個學派盤踞,錯綜複雜,天武大帝暗戳戳的亂搞。

但這些人,其實都有一個終極目標。

那就是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

所以在這方麵,各個藩王,諸侯的情況,還是摸的比較清楚的。

這也是能為他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

言歸正傳。

平涼王沒有足夠的反抗他的命令。

旨意一旦下達,平涼王的隻有兩個選擇。

要麼接受他的調令,按照指定的路線前往十萬大山聚集。

要麼背靠滄海,通過滄海離開九耀皇朝的土地,去海上漂流。

因為去了海上,他不可能追殺過去。

“讓平涼王帶著自己的兵馬,從涼山西行,穿東北域,經武功候地盤,進入西北域,從鎮守尾部穿梭過去,前往十方城。”

武嶽沉聲的盯著地圖。

這是一條橫跨東西行軍路線。

平涼王需要從最東邊出發,順著黃河一路向上,抵達涼山。

涼山是形成平涼王地勢遠高黃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抵達涼山之後,過黃河就進入了並州,但是順著涼山往西北方向走,就會繞開並州的奉田候,沿著並州和洛州的邊界,進入東北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