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輝煌之路

我們以披頭士樂隊被發現的故事為開頭,因為它闡明了本書的一個中心論點:那些最優秀、名聲最顯赫的人所持有的假設可能會錯到何種程度,而審視這些假設並犯一次英明的錯誤可能會產生怎樣的潛在好處。由於種種原因,假設有可能會出錯,例如,形成假設的環境發生變化,高級管理層缺乏謙遜的品格,等等。對於Vox音樂集團的所有經理,以及Epsilon唱片公司除了一人以外的其餘經理而言,很多這類因素都有可能

存在。

這就讓我們有了喬治·馬丁這個特例。他都知道哪些別人不知道的情況呢?實際上,我們對於馬丁的內在思維方式知之甚少。他可能僅僅是無知而幸運的。正如我們即將在本書中看到的,關於重大發現的很多故事都可以解釋為完全和偶然的運氣有關。還有一種可能是,他看到世界正在變化,而且,關於他這個行業的一些基本假設未來將不會持續。12從這個意義上講,倘若後者是真的,那他就是一位典型的、了不起的人物,他能夠充分了解自己及周圍的世界,而這種能力足以讓他采取冒險的、高回報的行動,從而犯一次“英明的錯誤”。

喬治·馬丁當然不會把與披頭士簽約看成是一次錯誤。沒有哪個有自尊心的經理會故意犯錯。就像馬丁一樣,唱片公司經理會認為他們進行的是有計劃的冒險,而這樣的風險通常會產生積極的回報。但是,如果披頭士樂隊表現得確實很失敗,就像業內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那麼,如今我們就會把馬丁的決策看成是一次錯誤。幸運的是,對他而言,相反的情況發生了。披頭士樂隊一躍而起,成為全球流行音樂的主流。回想一下,馬丁曾被看成是一位犯過英明錯誤的夢想家。但是,要判斷馬丁的決策是明智的還是被誤導的,我們果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嗎?如果某人中了獎,那麼,在那樣的場合購買獲獎彩票是一個好決策嗎(而在回報為零的其他多數時候,這就是個糟糕的決策)?我們當中很少有人會因為一個中獎的朋友一直以來把錢花在買彩票上而去責備他。相反,我們會祝賀這個人,或許還帶著一絲羨慕。然而平心而論,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評價建立在我們的朋友或者像喬治·馬丁這樣的人應當知道的,以及做決策之前預測到的情況之上嗎?許多理論家的確認為這應當成為判斷標準,而非在後見之明中形成的扭曲認識。

一旦我們采用了這種純粹理論上的標準,另一個問題就會出現。在後見之明存在的條件下,我們可以永遠公平地判斷一個決策是明智的還是愚蠢的嗎?我們能在何種程度上與他人進行換位思考,並且排除所有其他信息,包括決策之後發生的事情?在你得知該樂隊是披頭士之前,你和誰站在一邊:是那些資深經理還是這位年輕的經理?在理解犯錯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們麵臨的挑戰是,我們通常在決策時向前看,在評價決策時往回看。根據這一點,你怎樣確定一個錯誤是有益的?冒險和犯錯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喬治·馬丁憑直覺注意到了愚蠢的錯誤和英明的錯誤之間的區別。在和披頭士簽約時,馬丁把他的失敗風險降到最低點。正如他隨後評價的:“要說我在賭博,那就有點兒誇大它了,因為我提供給他們的回報是相當糟糕的。”每售出一張唱片,披頭士可以得到一便士。當馬丁給出報價時,披頭士很高興與百代這樣的品牌機構簽下任何協議。13盡管寫了一份吝嗇的合約,但是馬丁也可以與另一個更有可能成功的樂隊簽約,盡管如此,他還是冒了一次險。

本書審視了關於錯誤的一係列普遍觀念,探討了為什麼這些觀念也許是深深的誤解,並提供了一種看待錯誤(並從中受益)的新方法。我將在本書的開篇指出,有四種不同類型的錯誤(悲劇性的、嚴重的、無關緊要的和英明的);接下來,我會將視角轉移到一個實用性問題上來,即我們如何通過犯錯走向成功。錯誤的主要好處是可以加速學習。馬丁的決策改變了音樂產業。盡管一種趨勢已在醞釀當中,但是,如果信息傳遞者繼續保持相同姿態的話,它就不大可能完全像現在這樣發展成燎原之勢。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相同的公式,就可以在一個狹窄的領域內構建專業知識—這是一種增值性學習。正如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1885~1962)所說:“專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一個非常狹窄的領域內犯過所有可能犯的錯誤。”14相比較而言,英明的錯誤可以拓寬領域和加速學習,從而突破傳統智慧的狹小範圍。這種學習是拓展性的,而不是聚合性的。有時候,要想到達一個目的地,通過知識的增量積累是行不通的,正如你無法小步跨越一道鴻溝,你需要通過英明的錯誤邁出一大步。正如我們將要討論的,從做廣告到聘用員工再到快速約會,錯誤可以加速很多領域內的學習,而且你也可以設計錯誤,以求利益最大化。

除了個人錯誤之外,從組織甚至從社會層麵來促進“生態係統”也是有可能的,以讓錯誤具有廣泛的好處。怎樣才能讓我們對錯誤的投資組合達到最優?我們怎樣才能少犯悲劇性和嚴重的錯誤,而且不會因為無關緊要的錯誤而分散注意力?我們怎樣才能識別和鼓勵英明的錯誤?百代唱片公司的羅恩·懷特,也就是當麵拒絕披頭士的那個人,他創辦的那家機構允許馬丁通過非慣常程序和樂隊簽約。今天的許多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允許這種冒險的做法,但它的確可以為創新提供機遇。懷特很欣賞這種多樣性,鼓勵經理們改變他們過去的決定,即使這意味著要給披頭士樂隊寫一封道歉信,澄清在他們的機構裏成為一個“特例”可能代表什麼。對於創新而言,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對於錯誤的包容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允許在司空見慣的事情以外有所差別。有時,我們需要設計關於錯誤的生態係統。

現實生活中的錯誤複雜而混亂。盡管許多自傳作者會用一幅不完整的、刻意塑造的畫麵來描繪那些指引作者走向成功的事件,很多成功人士還是會坦白地承認錯誤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本書的最後一章講述了各行各業的領袖們如何通過錯誤產生的杠杠作用來發揮優勢。我們將會看到,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到傑克·韋爾奇,錯誤在許多偉人的成功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引用他們的故事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成功事例,我們將針對本書中所要探討的原則提供一種實用的、非常個人化的觀點。關鍵信息是,對於成功而言,錯誤是至關重要的,而大多數人尚不能以正確的方式來看待錯誤。我們當中很少有人能夠充分利用錯誤。正如埃莉諾·羅斯福所說:“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你的生命有限,因而你不可能自己一個人犯所有的錯誤。”

本書的第一部分,即“反思錯誤”,探討了錯誤的含義,以及通常隱藏在其背後的價值。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關於錯誤的思維方式,以便從中獲得所有的好處。第二部分,即“設計錯誤”,探討了有意犯錯並以此來增加出現英明錯誤概率的策略。不論是影片製作還是基礎科學,創意產業對特立獨行者總是給予更多的包容。有時候,瘋狂的想法和沒有希望的表演者會成為顯著的成功案例,就像《美國偶像》所展現的那樣(還有英國達人秀中一鳴驚人的“蘇珊大媽”),這類節目全方位地捕捉一些不大可能的成功。盡管如此,就像剛開始拒簽披頭士那樣,老牌的市場參與者通常因盲點和自負的困擾而無法看到新的機會。很多行業和領域並不能欣賞錯誤所具有的全部力量。他們在不經意間成為追求狹隘策略的井底之蛙。

本書講的並不是運氣、巧合或直覺,而是有意的、由過程驅動的英明錯誤:挑戰現狀並產生無限有利結果的假定錯誤。但是,在我們直接涉及這個話題之前—在我們展示如何去設計英明錯誤的策略之前—我們需要確切知道什麼是錯誤,以及為什麼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