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12(1 / 1)

1月16日

合作模式:從“基本生存”到“核心生存”

和戴姆勒的合作從電池到整車,意義非常深遠。如果大家熟悉中國汽車行業,會知道這一合作對中國自主品牌是多麼大的鼓勵。我們這次合作是拿技術換技術,而中國以前的合資都是拿市場換技術,最後市場沒了,技術也未必能得到。

——摘自2010年5月30日王傳福在比亞迪2009 年度香港股東大會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與跨國汽車公司合作,並不是什麼新聞。但是從以往的合作案例中,我們卻發現很多的不平等,就像王傳福所言:“以前外國汽車進入中國,連螺絲釘都不讓你換,更不用說動力係統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合作顯然是不對等的,其意義甚至還不如“代工”模式更直接、簡單。在這種合作模式下,核心部分都掌握在外資品牌手裏,合作的企業隻能做到基本生存,永遠不會因此構建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這隻是短期利益,無法成就未來。因此,突破僅僅做外資企業“打工仔”這個魔咒,是很多中國企業家前仆後繼的夢想。現在看來,類似比亞迪這樣的合作,不僅突破了以往的舊模式,更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新思維、新路徑。就像王傳福所言:“今天,中國自主品牌強大以後,他們連駕駛係統都可以用中國的了,這才是真正公平的合作。”實際上,也隻有通過類似比亞迪這種對等的合作模式,外資和我們才是一種基於技術的強強聯合,才是真正的共贏、共享。也隻有做到真正的雙贏,才能鍛造出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構建長久的未來。

行動指南

長久來看,核心生存是保持企業發展的關鍵,也是超越“紅海”競爭和“藍海”博弈的最佳路徑。但在很多時候,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即從基本生存逐漸轉變到核心生存。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資源整合與調配過程。需要企業專注某一方麵,以此鍛造出自己的長板,這樣才會擁有核心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