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13(1 / 1)

1月17日

品牌模式:軟實力的無限力量

企業發展壯大起來,最需要的品質就是紮實和穩健,最需要認真的態度,否則我們就無法鞏固我們的市場,無法擴大我們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10月31日王傳福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軟實力”的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院長約瑟夫·奈在20世紀80年代首先提出的。他將軍事、經濟、科技等力量稱為硬實力,而將政治製度的吸引力、價值觀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說服力以及領導人與國民形象的魅力和親和力等,稱為軟實力。隨後,有管理專家把軟實力引申應用於企業,形成企業軟實力的現代管理科學:即以企業組織模式、行為規範、價值理念、管理科學、創新能力、企業文化、品牌戰略、企業社會公信度、企業內外部環境和諧指數等所構成的影響企業發展的長期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的諸要素。我們在關注比亞迪品牌的時候,不難發現其軟實力在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首先,它把產品品質等硬指標作為軟實力的基礎,讓軟實力具有踏實的基石。其次,比亞迪把員工的認真態度作為軟實力的核心力量,形成獨特的市場競爭力和軟實力思想。同時,圍繞認真的態度,又以獨特的“家文化”、培訓機製等作為基點,使其“認真態度”可以看到,甚至可以實現落地。此外,在這種理念下,設備、產品等也可以為“認真態度”不斷地加分。比亞迪的發展,恰恰證明了:企業之間的競爭,除了硬實力的較量外,軟實力也是其根本的要素,其影響力甚至超越硬實力,能更迅速地影響消費者。

行動指南

軟實力甚至比硬實力更具持久性,更具影響力。特別是企業遇到危機的時候,更能體現軟實力這個核心力的作用。企業的生產設備等硬實力都是可以複製的,也是可以用資金解決的,而軟實力作為獨特的企業環境下所形成的文化競爭力,卻難以複製,因此,也更容易在實戰中凸顯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簡而言之,軟實力就是要求企業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關資源要素(包括硬實力)整合起來,最終將企業軟實力與企業硬實力緊緊融合在一起,形成核心、獨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