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
從產品競爭到資本競爭
比亞迪本身也非常想尋找一個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特別是在美國。電動車的商業化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夢想。
——2008年10月6日王傳福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有人曾經說,資本運營是中國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實際上,中國優秀的企業家往往也是資本運營的高手,比如柳傳誌、馬雲等。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往往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以快速地完成企業“航母”的打造。比亞迪也是如此。早期,王傳福並不關注資本力量,他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但隨著比亞迪進入汽車領域,其飛快發展的局勢迫切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和更大的外力來撬動市場,王傳福自然就想到了資本市場。特別是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和短兵相接,也迫使王傳福改變觀念,打算借助資本力量完成二次飛躍。就在這個時候,“股神”巴菲特向王傳福拋出橄欖枝,並為此打破自己“第三條投資準則”(對高科技產業退避三舍的投資理念),成為他在金融風暴後的第一筆大規模投資。巴菲特的意外介入,讓比亞迪從單一的市場競爭迅速進入到了資本競爭,實力大大增強,效益也是大大地提高,為其即將全球布局的電動車產業插上了堅實的、可以飛翔的翅膀。
行動指南
企業要想在資本運營方麵有所探索和開拓,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反思和提取出自己的競爭優勢。為什麼作為“後來者”的比亞迪能贏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睞呢?在能源日漸匱乏、環境日漸惡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是炙手可熱的趨勢,代表了未來方向。而比亞迪通過對電池核心技術的突破,形成了電動車的競爭優勢。這一點恰好是巴菲特所看重的,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企業必須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並把這種優勢放到人們追捧的市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