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
綜合力競爭
有些企業可能是成本控製做得非常好,可它的產品品質差一些;有的企業可能產品品質很好,那麼成本高一點。我們比亞迪呢,在1995年到1997年這幾年中,苦練成本和品質。
——2004年2月王傳福做客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對話》欄目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傳統的競爭理論認為,隻有徹底打敗對手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正因如此,很多企業更強調短兵相接,在終端“拚刺刀”。實際上,獲得優勢的途徑有很多,比如綜合力競爭就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戰略。比亞迪從做電池開始,就采用了這種戰略思想。比亞迪通過製造模式的創新、模仿式創新,完成了成本最低化,形成了價格優勢。當然,僅僅低價也是不行的,還要有品質保證。在此基礎上,比亞迪不斷完善品質監控。隨後,王傳福發現,效率也是競爭的關鍵,在競爭日益激烈的IT行業,新品不斷推出、產品不斷升級,代工企業必須能迅速反應、快速接單。在這種形勢下,王傳福又提升了比亞迪的生產效率。此時,比亞迪已經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綜合競爭力,與眾多隻有一兩項競爭力的企業相比,比亞迪在市場中蒸蒸日上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行動指南
綜合競爭力對應的就是單項競爭力,企業首先需要找到更多的單項競爭力,然後對單項競爭進行選擇、組合,最後形成綜合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為組合而組合,一定要符合企業實力,且在行業中具有競爭力。此外,因為最終考量的是綜合競爭力,所以找到的單項競爭力不一定是行業最佳,隻要是企業優秀的即可。最終的組合聚變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