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
無為而治
按市場規律,達到無為而治。因為企業管理的極致就是員工自己管理自己,最終取消管理。
——2009年9月王傳福接受《財經》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其意思就是遵循事物的自然規律,而不是采取違反事物自然本性的行為。盛田昭夫曾經講述過一段他與一位美國合資公司的美方董事之間的對話。那位董事說,他的公司出了一宗事故,但責任人卻查不出來,十分令人撓頭。繼而他問盛田昭夫,在日本人的企業裏,無論如何也不會去確定一個肇事者,這究竟是什麼道理?盛田昭夫回答他說,大家對一宗事故都負有責任,這對一家企業來說豈不是好事?反之,就算查清肇事者並處以重罰,除了令全體職工恐懼、心灰意冷之外,又能收到什麼效果呢?所以盛田昭夫告訴他的職員:“隻要你認為是正確的,就大膽地去幹;即使失敗,也一定要從中學到一點什麼東西,讓自己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實際上,比亞迪的管理文化也是如此,剛出校門的學生就被安排去拆名貴的汽車,以此擴大視野,甚至還會被委以重任,通過實踐提升自己。此時,王傳福最關注的不是做對與做錯,而是讓員工在實踐中學習、成長。
行動指南
如何構建一套“無為而治”的管理文化呢?首先,企業要建立係統化、規範化、科學化的運作體係。隻有用科學的方法來規範員工的基本行為,才能收到完善的約束和激勵的雙重效果。其次,這個運作體係必須建立在企業文化上。“小企業做產品,中型企業做品牌,大企業做標準,長青企業做文化。”一家企業壽命的長短,取決於企業文化的優劣。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包括品牌營銷、經營理念、社會責任、法則、文化等各個方麵,並在這個生態係統內結成一個共同體,以此形成“無為而治”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