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
成本減法,品牌加法
用設備降低生產成本,固然是一種方法,但這隻是硬幣的一麵,降低成本的另一麵是工藝的改進。
——摘自2003年5月《商界》
背景分析
“得性價比者得天下”,很多中國品牌就是靠高性價比起家的,比亞迪也是如此,在消費者心中,比亞迪就是一個高性價比的品牌。但是,以高性價比為競爭優勢的企業,生存壓力是非常大的——如何不斷地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策略中,有的企業抓原材料源頭,比如采用更低成本的替代品,或者降低原材料規格等;有的企業抓生產設備支出,比如提高設備利用率,或者避免采購更高價格的生產設備等;有的抓人員費用支出,比如減薪、裁人等。方法有很多,但是一旦做不好,就容易影響產品的質量,最終成本降低了,牌子也砸了。為此,比亞迪采取了改進生產工藝的方式。通過技術攻關,比亞迪將開口化成工藝改進為封口化成工藝,使其省時省力又省錢。為了保證人工的操作可以像機器手一樣精準,王傳福專門設計了多種夾具,成本卻不過幾元錢。類似的工藝小發明不勝枚舉。這些改進後的工藝再配合半自動化模式,不僅使比亞迪的產品質量得到了保障,而且成本也明顯降低了。這樣,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就成為高性價比的產品。此時,成本“減法”變成了品牌“加法”。
行動指南
降低成本的目的是什麼?是讓消費者能購買到高性價比的產品。此時,企業不能一味地降低成本,最終卻忽略了產品質量。這是在做品牌減法。我們需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以品牌加法為界,實現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