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
勇於爬南坡
一旦低成本的企業掌握了核心技術,那麼這個產業就會重新洗牌。我們的家電、服裝、玩具行業都是這樣。汽車行業也不例外,隻要我們掌握了汽車的核心技術,這個產業就會重新洗牌。
——摘自2004年8月6日王傳福在“2004經理世界年會”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柳傳誌曾作過聯想和華為的技術研發的對比:“我做研發,都是先把積累做好,水到渠成往前走。這個做法相對任正非要緩慢一些,但是我覺得這適合我。像爬珠穆朗瑪峰一樣,走陡峭的南坡達到頂峰更快一些,但是北坡比較平緩。任正非敢走南坡,這本身就使我對他充滿敬重。”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選擇了“珠峰北坡”攀登模式,緩慢但是穩健。在汽車領域,很多企業選擇了合資路徑,也是基於“珠峰北坡”策略。但偏偏有人敢於“爬南坡”。華為、尚德、比亞迪等都是“爬南坡”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典型特點就是敢於挑戰一切“不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核心技術的積累,關鍵是這些核心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在《浙商》的采訪中,作為行業外人士,董明珠甚至都說:“你看中國的汽車工業,有多少企業是與海外企業進行合資的?但合資的結果並沒有換來核心科技,而市場卻讓給了別人。真正的核心科技不能指望合資引進,也別指望花錢能買來。”董明珠的看法似乎與王傳福一樣,都看到了未來,看到了企業發展的命門。因此,從做電池開始,比亞迪就做“爬南坡”的企業,一舉打破了索尼、三洋等壟斷的市場模式——製造模式、技術壁壘和價格掌控。更為關鍵的是,王傳福始終緊抓核心命脈——技術。最終,比亞迪讓很多企業感到恐懼,並對之敬仰有加。
行動指南
在中國,很多企業慣用合資、購買等“省事”策略,但是自己始終沒有核心技術。未來怎樣?隻能永遠受製於人,賺取有限的利潤。作為爬坡的企業,一定要熬過“南坡”的艱辛,這樣才能“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