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技術與技術的聯合
和戴姆勒的合作從電池到整車,意義非常深遠。如果大家熟悉中國汽車行業,會知道這一合作對中國自主品牌是多大的鼓勵。我們這次合作是拿技術換技術,而中國以前的合資都是拿市場換技術,最後市場沒了,技術也未必能得到。
——摘自2010年3月15日王傳福在2009 年度香港股東大會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2010年3月1日,在第80屆日內瓦車展開幕日,比亞迪就與戴姆勒汽車集團達成意向,宣布雙方將合作成立一家研發公司,共同開發電動汽車,其中比亞迪將負責電池和驅動技術,而奔馳承擔整車開發。對此,王傳福還介紹說,雙方還將創立一個全新的品牌,介於比亞迪和奔馳品牌之間。這個消息一傳出,立即引發“震動”。之前王傳福一直執著於電動汽車,但進展的緩慢引發了很多人的質疑。而這次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質疑。首先,這次合資模式具有開創性。在這次合資中,唱主角的是比亞迪——技術和產品方向都采用比亞迪擅長的、走在世界前端的電池技術。其次,實現優勢互補。在合作中,比亞迪完全可以借鑒戴姆勒的技術和生產方式,用來提高自身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以此實現製造的再次提升。最後,和戴姆勒合作也將大大提升比亞迪的品牌形象,特別是國際品牌形象。4個月後,合作進入實質階段。2010年7月30日,比亞迪與戴姆勒公司在比亞迪深圳坪山基地舉行了“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掛牌儀式。
行動指南
比亞迪創造的很多奇跡,其他企業也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你是否癡迷技術,同時把技術也“營銷”到極致。王傳福專注電池技術,並與國際趨勢連接到一起,就形成了強勢的技術營銷。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不可能也變成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