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投資門檻創新
對於一家小企業來說,投資的門檻比毛利率還要重要,毛利率高還是低那是第二步,第一步是要先把產品造出來,因此投資門檻一定要創新。我們可以用各種手段,可以去思考一下。
——摘自2009年11月18日王傳福在第二屆中國創業家論壇上的演講
背景分析
在創業初期,企業遇到的第一道門檻就是投資。隻有想辦法降低投資門檻,才能盡快把產品製造出來,進而走向市場,讓企業係統循環起來。
當時,王傳福采取了兩步走策略:一是通過創新,讓生產設備投入降低;二是通過引進大學生,使綜合成本降低。他通過半自動化的模式,打破了億元投資的門檻,減輕了初期投資壓力。就像王傳福所言:“很多人第一次來我們這裏,看到這麼多人感到害怕。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人造電池、造手機、造汽車。”而引進大學生,使比亞迪的綜合成本得到很大的降低,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又非常強,給企業創造效益的速度也不慢,甚至還是快速的。在這裏,有兩種成本節省,首先是工資等成本,相對“熟手”來說,大學生的工資是比較低的;其次是由於單個成本低,這樣可以引入更多的大學生,而這些大學生聚集在一起創造的效益更大,而相對成本還是低的,這也是降低初期成本的關鍵手段。從設備到人,王傳福都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而這些方法都是以往沒有人想過,甚至沒有進行綜合性應用的創新,其效果自然明顯。
行動指南
對企業而言,最好的創新是對現實資源的最大調動。有效的創新應該時刻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實際產生效用,隻有充分運用現有資源,才能組合有效創新;二是在創業初期缺乏資金,創新首先要考慮成本,否則一切都變得不現實;三是創新要跳出常規模式,即前行者製定的規則,這樣才能通過製定新遊戲規則來完成有效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