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144(1 / 1)

8月4日

戰略創新

中外車企一般都盡可能高比例地外購零部件,以強化生產效率、分散投資風險,但比亞迪卻反其道而行之,陸續培植垂直的供應鏈體係,至少70%的零部件係自主生產。我們造汽車和別人不一樣。別人是專業化分工,我們是大而全,這就是比亞迪戰略上的創新。

——摘自2010年8月30日《南方都市報》

背景分析

20世紀7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開創了著名的“下包製”。豐田最大限度地運用資源外包,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的同時研發效率得到不斷提高,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汽車產品,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製造商。於是,“下包製”這種外包模式幾乎成為汽車製造業的固有模式。從競爭角度看,外包是為了節省成本,提高研發效率。但是,對中國而言,很多資源和國外是不一樣的。首先,很多零部件的產業無法達到集中化,這樣物流成本也不會低。此外,生產與研發能否配套也是關鍵問題。而王傳福通過半自動化模式看到,中國的人力成本是一個國外不具有的資源,完全可以借此以“大而全”的模式節省成本。王傳福推崇的這種戰略模式有哪些優勢呢?首先,節省了物流成本;其次,由於零部件生產在一個集團內甚至一個工業區內,溝通也方便。如果需要修改或者解決實際問題,都非常容易,對市場反應速度也加快了。最後,更容易整合。以比亞迪F3為例,其零部件除輪胎、擋風玻璃和少數通用件外,其他全部自己生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國廉價的生產鏈條,以此實現成本優勢。

行動指南

任何一個已存的行業規則,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其或許就可以被打破,通過全新的創新戰略,發揮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