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
進入方式不同
別人做汽車的時候,可能會首先開通渠道、打廣告,然後請很多設計公司幫它設計模型,最後買很多零部件組裝。我們打法不一樣,我們首先是建一個研發中心,組織3 000人的隊伍,搞汽車的研發,並大量地吸取國外的專利。
——2009年4月16日王傳福接受第一財經《中國經營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有人曾認為,“企業與其將新產品視為刺激消費者的短時興奮劑,不如建立一種獨一無二的優勢,讓競爭對手難以模仿”。這句話恰恰解釋了王傳福的策略。通過進入方式的創新,比亞迪構建了企業的獨特優勢。進入汽車領域的企業,采取的往往就是“一靠二招三打”策略,即找一個知名品牌做“靠山”,然後招商,通過品牌力順利完成招商布局,隨後就是廣告鋪天蓋地。這是一種“興奮劑”策略,它們為什麼找不到一個具有核心優勢的模式呢?王傳福首先是建立一個研發中心,通過龐大的工程師團隊完成了技術的積累和創新。一是大量吸收國外技術,通過非專利的技術整合,形成了低成本高價值的運作模式;二是鼓勵內部創新,以此完成對後續發展的推動。在這種模式下,比亞迪在設備、技術、廣告等方麵並沒有“一擲千金”,卻收到了比所謂“一擲千金”更好的效果。對此,王傳福歸結其為“進入方式不同”。實際上,“花小錢生奇效”是每個企業家追求的境界,卻很少有人做到,王傳福是個例外。
行動指南
做一件事情,進入方式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必然迥異。那為什麼不去嚐試與眾不同的方式呢?在常規路徑越來越窄的時候,不妨換一種思維,變一種進入方式。王傳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