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174(1 / 1)

9月18日

培養的海洋

我們需要的人才不是10個,而是10 000個,所以必須具備把這10 000名大學畢業生培養成可用之才的能力。

——2009年1月王傳福接受《中國汽車要聞》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目前,中國很多企業都感到人才缺乏,甚至人才奇缺。在市場上,隨處可見招聘的、挖人的,難道真的沒有人才嗎?其實,中國企業目前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能夠吸納、造就和留住優秀人才的好的人才機製。在王傳福看來,企業必須具備培養機製,而且要具有培養大量人才的機製。

首先,王傳福劍走偏鋒,主要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為比亞迪的員工。這樣,既節省了高薪成本,也可以通過低成本網羅大量的員工,實現人海戰術模式。

其次,這也是最為關鍵的地方,王傳福通過一種基於培養的機製,將這些沒有經驗的學生變成有經驗、有能力,甚至成長為具有非凡能力的員工。這個培養機製是很多企業所不具備的,同時也是比亞迪人才戰略的核心競爭力。簡單而言,這也不是什麼奧秘。一是打破傳統的從看到學再到實踐的培養機製,直接給學生實踐平台,使其在實踐中迅速成長,最終實現快速培養人才的目的;二是圍繞這些學生的心理需求,構建了完善的比亞迪“家文化”,以文化溫暖人心,網羅人心,最終實現留住人才的目的。

也正是找到並構建了這個機製,比亞迪才敢於大量招聘學生,也才能在這樣的人海模式下保持良性、快速的發展。

行動指南

中國不缺人才,而是缺少培養人才的機製。這是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比亞迪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至少給企業家提供了一個可供參照的模式。如何做到高瞻遠矚的人才培訓呢?首先,在人才招聘上,要考慮長遠利益,也就是現在需要什麼人才、未來需要什麼人才。這樣,才能分成兩個部分進行培養,讓企業發展不斷線,人才不斷電;其次,建立能夠培養人才的企業文化,通過文化培養人、鍛煉人,最終實現人盡其才,企業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