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207(1 / 1)

11月9日

設計是品質的基礎

汽車產品的設計一定要好,如果產品設計有問題,就算是上帝也造不出好車。

——2007年9月王傳福接受《汽車商業評論》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王傳福對這句話是深有體會的。比亞迪進軍汽車業並非一帆風順,而是麵臨著眾多挑戰,模具、設計、銷售網絡、服務體係等,都需要從零起步,即使有借鑒也需要進行消化、運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2004年4月,缺乏行業經驗的比亞迪顯得有些急躁,第一款車匆忙登場,但因其不倫不類而最終“胎死腹中”。“這是比亞迪信心十足進入汽車業以來受到的一次最沉重的打擊。”時任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的夏治冰透露。這次教訓給已經把設計看得非常重要的王傳福敲響警鍾,那就是如何借鑒國際設計思想,如何找到消費者喜歡的外觀設計。隨後,比亞迪的設計創新開始贏得市場喝彩。這種轉變是如何形成的呢?因為王傳福善於抓住問題核心——消費者喜歡哪些車型,並由此快速找到解決方案。新車型F3從正麵看是“花冠”,從後麵看又像是“飛度”。這種混搭的設計模式,放在F3身上顯得非常妥帖。從F3與“花冠”的形似,到F3R與上海通用凱越HRV的相仿,再到F6類似凱越、雅閣的混合體,比亞迪沒有一款產品不體現其他汽車公司暢銷產品的外觀特色。這種設計借鑒,讓比亞迪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行動指南

目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造型設計呈現出魚龍混雜的局麵。出路到底在哪裏?一位專家的言論頗有代表性:“我們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沒經驗,其實國際汽車業巨頭也是參考自己和別人的成熟車型結構進行設計,然後在此基礎上優化分析。”也就是說,完全可以借鑒國外成熟結構進行優化、組合,當然,也需要自我提升,即形成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