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管理日誌218(1 / 1)

11月24日

1+N的聚合

在電動汽車、新能源領域裏,比亞迪第一次以中國人的能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是技術和產品的轉型,主要在於多技術、多領域的聚合,它的核心在於集成。

——摘自2009年11月18日王傳福在第十一屆高交會中國創業家論壇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在第十一屆高交會中國創業家論壇上,對於電動汽車的研究,王傳福表示:“這種車有很多複雜的技術,在電池管理係統、電池的運行係統中,包括高低溫技術,放電、充電技術等。這種車的推出,可能要到2011年以後。在新能源領域裏,比亞迪第一次以中國人的能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是技術和產品的轉型,主要是在多技術、多領域的聚合,它的核心在於集成。”從中,我們再次發現:除了“模仿+創新”外,王傳福還善於做“技術聚合”。比亞迪是一家奇怪的公司,生產的產品非常龐雜,在這些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卻做到了獨特的“技術聚合”。比如,很多傳統的汽車公司在做創新時,會麵臨這樣的阻力:很多產品自己生產不了,甚至是不太了解,但又是進行創新的關鍵部分。此時,如果對外采購,就會麵臨諸如協商、調整等很多問題。而比亞迪卻堅持自己去做,通過自己生產,比亞迪完成了多項技術的集成。目前,比亞迪可以自己生產汽車的大部分零配件。也正是依靠這種模式,比亞迪可以根據自我的需求隨時調整、修正,與對外合作模式相比,效率自然更高,成本也更低。

行動指南

獲得技術的方法有很多,既可以通過內部研究和開發完成,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從公司外部獲得,比如外包給外麵的研究機構、與相關大學合作、聘請相關專家指導等,關鍵取決於企業是否願意做。同時,企業要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每項研究都不是單一的、割裂的,而是要考慮除了可以應用於這個產品外,其他產品是否也可以用,甚至是否可以跨行業應用。另外,考慮長遠發展,這些技術需要企業自己能掌控,也需要企業自己能轉化到生產中去。這些技術資源掌握多了,一旦找到應用戰略,就會形成巨大的市場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