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陳炯明與黃興通電,主張暫停革命,一致對外。
2月28日:孫文指責陳炯明嫉視江湖會黨。
3月1日:中華革命黨否認支持留學生反對“二十一條”。
3月14日:孫文通過老朋友犬養毅,把他的“十一條”轉給日本外務省政務局長小池張造,承諾給日本比“二十一條”更為優厚的利益。
3月18日:袁世凱親題“曠世逸才”,贈楊度。
3月25日:梁啟超搬入天津租界。
4月:楊度發表《君憲救國論》。
5月:陸軍部提出加薪,袁世凱批:稍有人心,當不出此。章太炎長女偕丈夫龔寶銓入京探父,忽一日吊死堂屋,錢糧胡同遂成凶宅。
5月1日:段祺瑞稱病,以王士珍接替。
5月4日:孫文否定中華革命黨曾與日本簽訂“十一條”。
5月7日下午3時:日本向中國提出最後通牒,限四十八小時答複。
5月8日:袁世凱召集各機關首長會議,聲淚俱下。
5月9日:設立“中華民國”陸海空統率辦公室,蔡鍔、陳宦等人是為辦事員。袁政府向日本妥協。
5月11日:孫文致函日相大隈重信,承諾給日本以比“二十一條”更優厚的條件,大隈內閣未予理睬。
5月25日:袁政府與日本簽訂密約。
5月31日:段祺瑞請辭陸軍總長。
6月27日:梁啟超、馮國璋聯袂入京,試探袁世凱。
7月:美國古德諾教授再返中國,再次主張恢複帝製。各省將軍入京述職,除奉天將軍張錫鑾外,均要求恢複帝製。
7月17日:黨人襲炸廣東龍濟光,炸死衛隊17人,龍濟光腿部被炸傷。
8月3日:《亞細亞日報》發表美國人古德諾文章《共和與君主論》。
8月18日:黨人謀刺上海鎮守使鄭汝成,未中。
8月23日:籌安會成立。段祺瑞被免去陸軍總長職務。
8月25日:湖南將軍湯薌銘遞《勸進表》。
8月29日:籌安會第二次發表宣言,重申全國民意都讚成君主立憲製。
9月:嚴修嚴範孫入京,勸說袁世凱不要恢複帝製,為袁克定逐走。
9月1日:各省旅京人士組織公民團,分途向參政院請願,要求實現帝製。
9月6日:日相大隈重信發表公開講話,稱袁世凱為偉人。
9月9日:肅政廳全體肅政史呈請取締籌安會,袁世凱稱不幹涉學術自由。
9月16日:參政院遞交第二次請願書。
9月19日:全國請願聯合會,掛牌於安福胡同。
9月20日:參政院建議召開國民會議,表決變更國體問題。
10月:黃興致函孫文,表示願於討袁戰役中受命效力。
10月2日:袁世凱與英國公使朱爾典談話。
10月14日:有亂兵入棉花胡同蔡鍔私宅,激怒蔡鍔。
10月25日:孫文與宋慶齡在日本締結婚約。
10月28日:日本聯合英、俄兩國向外交部提出警告。外交部連續三次口頭答複,未令日方滿意,遂保證年內暫緩帝製進行。
11月10日:黨人陳其美以五路伏兵,四十二個暗殺小隊,擊上海鎮守使鄭汝成於使館區,鄭汝成終為刺客王曉峰、王銘三所殺。
11月19日:蔡鍔乘輪船潛入日本。
11月20日:全國投票如期完成,1993名民意代表,全部讚成君主立憲製度,一致推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
12月5日:大批日本海軍後備役,在黨人陳其美率領下,攻“肇和號”兵艦,史稱淞滬起義。
12月11日:代行立法院舉行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國體投票,一致讚成君憲製,兩次上表勸進。
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皇帝尊號。
12月13日:袁世凱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發布禁止反對帝製的命令。
12月15日:黎元洪拒絕接受武義親王封號。日本又聯合五國,再次提出警告。
12月16日:廢清室表態,凡我皇室,極表讚成,支持袁世凱稱帝。
12月17日:黨人李烈鈞入滇。
12月19日:蔡鍔秘密抵達昆明。大典籌備處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