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2)(1 / 1)

陰曆二月初五、初六,吳宓終於參加了延期舉行的入學考試。頭一日的國文、曆史、地理,還算容易,而且出題隻問本國,事先準備的外國曆史、外國地理都沒有用上。第二日的英文、數學、英文默寫,可就有些艱澀了。吳宓知道自己英文不夠好,但沒想到今天在數學上折了跟鬥,兩道大題未能完卷。雖然嗟歎,但覺得省裏保送來此,落榜的可能性不大,隻是可能會編入低級班。

考試見得多,五天後的體檢,倒真是新鮮。檢查者為三位洋人,上身衣服隻剩一件小衫,還得敞開。先查體溫、脈搏,再遍察眼、耳、鼻、喉、氣管、牙齒,再用器械量腦部前後左右之長短及胸圍,又用聽診器聽上身血管流動情況,最後是手觸按各處的淋巴腺。完畢。

又消磨了一個禮拜,看榜,陝西來的六個人,都中了。陰曆二月十九,正式搬入清華學堂。這是吳宓將托身寄命半生之處,今日初見:“地域頗大,略成方形,而牆壁亦多彎曲之處。外牆以虎皮石砌成。內部地方頗大,勢殊空闊,洋式房屋錯綜散布。此外有土嶺,有溪水,有小橋,有曲廊,風景極清幽而佳曠宜人。”

宿舍每間住六人,早餐饅頭二個(到梁實秋四年後入學,饅頭增加到三個)、小菜四碟、粥,午晚餐是四碗、四盤、米飯,九點半就寢,六點半起床。一切都規範了,不複剛入京那一個半月的閑散矣。

交通很方便,京張鐵路設有清華園車站,每天從張家口入京,從北京發張家口的火車,各有兩趟。最讓學生們得意的,是京張鐵路公司特地為清華學堂學生開了一趟周末票車,周六下午五點從清華園發車,經西直門、廣安門抵豐台,周日下午又從豐台開回清華。票價,到西直門兩角,廣安門三角,不算貴,京師物價,照相須二元,一本《普通英華字典》也要一元哩。

剛剛入學,新學生就與校方起了交涉:清華的夥食免費,學生須交洗衣費與理發費。但校方規定學習用品都必須自購,而學生被谘送來時大都以為是官費全免,不願意負擔各科教材與體育課操衣費用。教務長的官方回複稱無商議之餘地,隻是可以先領教材上課,費用緩交。可是流言很多:有人說庶務長承諾教材可以由學校借給,畢業時交還,操衣必須自購;又有人說管理員稱操衣免費,教材必須自購。吳宓被推舉為陝西省代表,參加交涉,雖然沒什麼結果,卻跟時行的憲政一樣,有了民主的初步感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