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閏(3)(1 / 1)

“中國如欲自強,機會隻在二十年內。以二十年內世界交通之變局有三大事,一帕拿馬運河,二恰克圖鐵道,三俄印鐵道是也。歐亞交通恃西伯利亞鐵道,俄人始為主人,戰事之後,日人經營南滿,遂與俄分為主人。今中國若能急造恰克圖鐵路,則由柏林至北京隻須八日半,世界交通得有四日半之進步。從此以後,中國與俄分作歐亞交通之主人,而南滿、東清皆成冷落,日本經營朝鮮、滿洲之勢力必將倒退十年。此乃中國自強千載一時之機遇也,願攝政王勿失機會。”

鄭孝胥還對攝政王說,變法之本,總括為四個字“借債造路”。他看見攝政王頻頻點頭,臉色甚悅。

這場奏對持續了二十分鍾。

據鄭孝胥日記說,沒幾天,《北京日報》就刊布了他入宮與攝政王的對話,但全係捏造,其他華文大小報紙也紛紛附和,指責鄭孝胥為政府收買利用——在之前的國會請願運動中,鄭孝胥是堅定的立憲派,輿論不免認為,在欺世盜名的皇族內閣成立之後,鄭居然坦然接受湘藩的任命,並力主鐵路國有,借債造路,不啻是一種背叛。為此鄭孝胥將與幾位湖南京官的對話記入日記,以明心跡:

“仆未嚐為實缺官。今入官場,殆如生番不可以法律拘束者,不知鬧何笑柄。然決不能合格,明矣。”又曰“天下明白人居多數乎?少數乎?”曰:“少數耳。”“然而則作事宜求諒於少數之明白人,抑將求諒於不明白之多數乎?”

為了辨明輿論對自己的誤會,鄭孝胥在日記中大段摘抄外報如《太晤士報》對自己的評價:“新任湘藩鄭蘇戡,其奏對之辭……大抵審度時勢既極精當,複極博大,無論世界何國之政治家,固莫不以能建斯言自豪。倘中國能簡拔如是之人才十數輩或數十輩,列諸西津,畀以政權,則中國之應付時局,其和平堅卓自應遠過於今日也。”

他甚至在日記裏大放豪語,如“吾今日挺身入政界,殆如生番手攜炸彈而來,必先掃除不正當之官場妖魔,次乃掃除不規則之輿論煙瘴,必衝過多數黑暗之反對,乃坐收萬世文明之崇拜。天下有心人曷拭目以觀其效!”

寫下這番話時,鄭藩台已經離京,往長沙赴任的途中,繞道蘇州,拜會了江蘇巡撫程德全。鄭孝胥當然不會想到,他稱為“雪帥”的程撫台,距離搖身一變為獨立江蘇的程都督,隻有不到五個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