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大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修養倡(1 / 3)

(1983年6月)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中高級專門人才,其中有道德是這種人才的必備條件。共產主義道德修養,是培養大學生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最重要的途徑和最有效的手段。大學生必須把共產主義道德修養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以共產主義道德的原則和規範為標準,通過主觀努力,在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方麵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揚清滌濁,清除和抵製剝削階級舊道德意識的影響,提高共產主義覺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自覺按照共產主義道德要求立身行事的習慣。

但是,不少大學生隻著眼於文化科學知識的增長與運用能力的鍛煉,而對共產主義道德修養不夠重視;有的雖然主觀上有願望,卻不能自覺培養;或者抓不住要領,方法不妥。本文就大學生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及途徑、方法等,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應當使培養、教育和訓練現代青年的全部事業,成為培養青年的共產主義道德的事業。”列寧在枟青年團的任務枠中講的這一段話,集中說明了對青年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大學生是青年中受教育最多,最富有科學文化知識的一部分,更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因此,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道德等狀況是十分必要的。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有同齡青年的共同性,又有特殊性。他們的平均入學年齡是十七歲多一點,最小的十五歲,最大的一般也隻有二十二三歲,處於身心發育最旺盛的階段。他們第一次“真正”離開父母,開始了獨立的社會生活。猶如生理上斷乳的孩兒那樣,需要自己“覓食”,但不習慣於新的生活;需要而且也想獨立了,但離不開人們的扶持和指導。在這個時期,大學生急需有新的、營養更加豐富的精神乳汁加以滋補。他們的智力發展到了新階段,理性思維非常活躍,遇事敏感多思,在精神生活上出現了“饑餓”現象,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探索。渴望知識,但缺乏毅力;急欲成才,但往往重智而輕德,不懂得德、智比翼才能高飛;喜歡標新立異獨樹旗幟,但知識麵窄,且又往往盲目“排他”。過多的自尊性和較強的優越感,在當代大學生中表現尤為突出。這與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和高考競爭十分激烈有關。近幾年能上大學的,往往被認為聰穎過人,得到過老師的重點培養,家長的重點“催肥”,他們中有的自以為是,自負不凡,甚至把遵守一定的道德準則視作羈絆、有損體麵。這種心理狀態,是當代大學生提高道德修養的心理障礙。他們熱情奔放,易動感情,情緒起落懸殊;有理想,但有的無定性,有的不能把理想與艱苦的勞動和對社會的貢獻統一起來。生理和心理上近乎成熟,但畢竟入世未深,稚氣很多。思想上、政治上不大穩定,可塑性大,不善於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與揚棄,往往兼收並蓄,易犯片麵性的錯誤,所以部分人的言行往往缺乏準頭,有的甚至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年,特別是農村青年,一上大學,精神生活的空間和物質生活的範圍突然擴大,各種社會信息通過各種渠道,潮水般湧入頭腦,一時眼花繚亂,缺乏分辨能力。青年在開始大學生活之後,自我觀察、體驗、控製等自我意識增強了,想從頭審視客觀世界和鑒別前輩人的生活方式,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確定自己立身行事的原則。但確定什麼樣的原則,以及這些原則的社會意義是什麼不大明確。所以,在他們的精神生活中,急需有一種強有力的支柱,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需要有一種正確的行為準則。

從大學生的上述心理特征來看,他們正處在一個旺盛的生長發展和開拓的過程中,是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和人生觀、世界觀的奠基時期,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因此,要成為一個共產主義者,必須接受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否則,會出現道德危機,難以成才。

(二)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現狀。當代大學生是長在十年動亂時期,學在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新時期,是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得益者。從總的傾向看,他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關心祖國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相信黨的路線政策,擁護改革大政,迫切要求振興中華,實現四化,渴望成才,遵紀守法。這是思想道德品質方麵本質的東西,屬於生長發展著的主流,能夠成為“一代新人”的主觀條件。但是,在一部分人中,也存在著“差”和“低”的現象。他們的馬列主義思想理論基礎差。不少大學生沒有讀過一部或認真鑽研過一篇馬列的著作,口頭上講的現代名詞術語不少,而思想上的糊塗觀念很多。有的對學習英雄模範和先進人物的事跡,求新不求深,較少從思想上檢查對照,在行動上努力效法;或者對先進思想持懷疑態度。有人對近千名大學生心理傾向調查表明,隻有5%左右的人對具有時代精神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表示欽佩。有的政治信仰不堅定,甚至以為曆史無規律,政治無科學,別人不可信,除了自己,別的都假;對黨對國家愛之不深,對人民缺少真摯感情。對於“四化”,想現成得福的多,想為它出力的少。再就是思想境界低,缺乏革命理想、集體觀念、社會責任感和獻身精神。在學習上缺乏進取心,生活上不耐艱苦,上大學隻求文憑,不求學問。誇大自我價值,主張自我設計,講求個人實惠,一不如意就會心灰意冷,感歎人生。有一個理科班級共50人,都是團員,平均年齡18暢2歲。在問卷調查中,願意為共產主義和黨的教育事業奮鬥一生的共13人,占26%,首先實現個人理想也為民族振興服務的10人;學好本領為有一個好職業好家庭的14人;在法律範圍內追求個人幸福的11人;及時行樂的2人。後四項共占74%。

所以,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麵貌,既有本質好的主流,又有基礎差、境界低的一麵。當然這種“差”和“低”的狀況,決不是他們自身固有的過錯。這裏,不僅有其成長過程中的必然性因素,更有其時代的烙印。有十年動亂造成的內心傷痕,有對撥亂反正、調整改革、對外開放缺乏精神準備引起的迷惘;有因一段時間社會上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乘隙冒頭而投下的新陰影,還有因某些精神產品商品化或多或少汙染了他們的心靈而造成的思想混亂。羅曼·羅蘭說:“心中有光,才能照亮人物的心靈,才能反映出時代的光彩。”大學生心中有光,但不少人的光的亮度不夠,有的甚至暗淡,所以急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之光去照亮心靈。

(三)大學生加強共產主義的道德修養,是適應“三個麵向”、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要求。大學,是培養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所需要的各類中高級專門人材的搖籃。大學教育,實際上是幹部教育。大學生是最年輕的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中的高級知識分子的預備隊伍,“四化”幹部的主要後備軍。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幹部和管理家、科學家、教育人才、工程技術人才以及宣傳家、藝術家等等將從他們中間成長湧現。到本世紀末和下世紀初,當代大學生將是我國各條戰線的骨幹力量,其中優秀部分將是各級領導部門的領導成員。到那時,在很大程度上,國家的政治方向將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他們的精神麵貌,以及實際上所達到的共產主義覺悟程度及道德水準,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因此,大學生必須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修養,成為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了使大學生成為一代人的中堅,承擔實現四化“大任”的棟梁,黨和國家對他們進行了特殊的培養和教育,讓他們受到了人類精神文明的更多熏陶。僅所耗費的財力一項,國家把一個人從小學培養到大學本科四年畢業,得花一萬元。九十年前,恩格斯在枟給國際社會主義者大學生代表大會的信枠中說:“但願你們的努力能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覺悟,使他們了解到,正是從他們的隊伍中會產生從事腦力勞動的無產階級,這種腦力勞動者的使命是和自己的兄弟即體力勞動者一起,在即將來臨的革命中起重要的作用。”(枟馬克思恩格斯論教育枠,第352頁)恩格斯在這段話中,闡明了一個重要道理,即要在大學生中產生腦力勞動的無產階級,必須提高大學生的覺悟,使大學生了解自己的使命,否則這種腦力勞動者就不能和兄弟的體力勞動者一起在革命中起重要的作用。

(四)大學生要圓滿完成學習任務,良好的道德修養是一個重要條件。作為大學生精神動力的道德,對學習活動會產生巨大而穩定的影響。健康的道德情感和正確的道德信念,會對思維活動及其結果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大學生刻苦學習、鑽研科學,產生追求真理的巨大熱情和頑強毅力。而大學生有了正確的道德評價能力和堅定的道德意誌,就會積極調整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為了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社會的發展,樹立尚知、愛智、求知的道德責任感和高度的自覺性,不斷激勵進取精神,在科學堡壘麵前百折不撓。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事實正是這樣,良好的道德修養,能夠成為人們智慧發展的催化劑,成為完成學習任務、實現科學攻關的經久不衰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