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人在江湖(1)(1 / 3)

出道

生活在東漢,要想混出個人樣兒,身世,即家庭出身對你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所謂身世就是你們家世世代代是幹什麼的。身世是你無法選擇,也是無法改變的。

曹操是宦官養子的兒子,家庭出身很不好,東漢的宦官位高權重,卻是最受人鄙視的職業,因此曹操墓同學被人看不起。也不能怪他,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

被人鄙視的滋味很不爽,曹操難免有些自卑,為什麼自己偏偏是宦官之後呢,罵老天爺也沒用啊。要想讓江湖人士知道世界上還有你曹操這號人物,同誌仍需努力啊。

還是那句話,在社會上混臉麵是很重要的。憑借著老爹的人脈關係,孟德兄三天兩頭到尚書令(主管政務的首腦)橋玄家串門子。

橋老爺子可是當世名人,在江湖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為官清廉,死後都沒錢辦喪事。曹操結交他,就是想讓人知道,我曹操雖是宦官之後但我識大體,會堅定不移的站在士人隊伍裏。

古人似乎都具有某種神奇的預言特異功能,橋老爺子也不例外,一看到曹操就知道此人是命世之才,於是免費幫曹操做廣告搞宣傳,還把老婆孩子托付給了他。曹操對其感激涕零,把老爺子看作是自己的知己。多年後,他始終沒忘記橋老爺子的知遇之恩。

此外,何顒、王儁、李瓚等人也非常欣賞曹操。

何顒與黨人陳蕃李膺走得很近,宦官派對其恨之入骨,何先生隻好隱姓埋名遠走他鄉,他與袁紹交往也很密切。何先生見到曹操時,歎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後漢書》)

王儁稱曹操有“治世之具”。在袁紹袁術母親的追悼會上,曹操見到了王先生。追悼會非常隆重,當時參加吊唁的各界代表達三萬人,場麵蔚為壯觀。曹操偷偷對王先生說,擾亂天下的一定是袁家兄弟。王先生深表讚同:“濟天下者,舍卿複誰?”兩人會心的笑了。

李膺的兒子李瓚“異其(曹操)才”,臨終前對後代留下遺囑:“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張孟卓(邈)與我善,袁本初(紹)汝外親,雖爾勿歸,必歸曹氏。”(《後漢書》)

原本是眾人眼中的搗蛋鬼,如今大家漸漸意識到曹操是一個人才。

橋老爺子認為曹操的知名度還不夠高,想要造出更大的聲勢還得去找許劭。

許劭,男,字子將,汝南平輿人。此人的絕活是鑒定人物,每月初一,他都要和堂兄許靖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鄉黨人物品評一番,叫做“月旦評”。他可是輿論界的權威人士,他晚上說你很牛,不管你是不是真牛,第二天早上絕對走紅身價倍增。

於是曹操提著厚禮屁顛屁顛去了,可許大師很鄙視曹操,根本就不搭理他。孟德兄幾次低聲下氣地求他,許大師就是不說話。孟德兄急了,估計是用了某種非常手段威脅許大師,極有可能又是把刀架在了人家脖子上,你說不說?許大師一看,不說不行了,於是給了孟德兄一句千古評語,但這句評語卻有著兩個不同的版本。《後漢書》的記載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而晉人孫盛《異同雜語》則是“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奸賊也好,英雄也罷,也不管是能臣還是奸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許大師終於給了他一句評語,這才是曹操真正關心真正想要的,許大師的評語就是最好的廣告,不管這評語是好是壞,隻要有就ok了。目的達到了,曹操大笑而去。從此孟德兄在江湖上行走,大家會對他另眼相看。

漢靈帝熹平三年(174),曹操已從一個問題少年長成了二十歲的小夥子。二十歲需要舉行成人禮,穿上正裝,戴上帽子,走完一套程序,搖身一變成大人。

同一年,曹操被舉為孝廉。

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是用來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尤其在東漢孝廉是求仕者的必由之路。孝廉是孝順親長,廉潔正直的意思。

如果你被舉為孝廉,恭喜你!雖然每年郡國都向中央舉薦孝廉,但名額是很有限的。東漢和帝以後,人口滿二十萬的郡國每年舉一人,不滿二十萬的兩年舉一人,不滿十萬的三年舉一人。考慮到邊疆地區經濟文化不發達,而且情況比較特殊,給予照顧,人口超過十萬的每年舉一人。在這幾十萬分之一的機率中,能被舉為孝廉,真是你們家祖墳上冒青煙,天上的餡餅砸你頭上了。

那年頭還沒有科舉,要當公務員你就得通過察舉製度。平常人家的孩子想都不敢想,因為他們基本沒有機會。現在有公務員考試,隻要你有學曆有文憑就可以考。雖然是萬人擠獨木橋走鋼絲,至少有這麼一條相對公平的路,考得上考不上是另一碼事。所以生活在二十一世紀還是相當幸運的。

當然,孝廉還不是官,想當官你的路還很長,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