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人在江湖(1)(3 / 3)

之前,孟德兄已迎娶了大老婆丁夫人和小老婆劉夫人。劉夫人為他生下長子曹昂及長女清河公主後不久便不幸去世,沒有生育能力的丁夫人就把曹昂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撫養。

這段時間,孟德兄生活很平靜,日子很愜意。

不做官的日子很清閑,不用理會那些瑣碎的公務,倒也逍遙自在。孟德兄利用這段日子,天天在家狂啃書籍,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加強理論修養,他尤其對《尚書》等古籍很有研究,而且還成了權威人士,也就是傳說中的專家。

機遇永遠親睞那些有準備的人。

光和三年(180)六月,漢靈帝突發奇想,下詔讓公卿大臣舉薦精通《尚書》、《毛詩》、《左氏》、《穀梁春秋》的學問大師做議郎,於是學者曹操應征入朝。議郎就是言官,沒有實權是個閑差,但是他們的那張刀子嘴卻是相當的厲害,白的能說成黑的,死的能說成活的,再加上膽兒大,天不怕地不怕的,手中的筆杆子比槍杆子還要人命。

孟德兄卷好鋪蓋收拾好包裹帶著老婆孩子重新回到了洛陽。

我曹孟德又回來了!到新單位上班的曹操仍是個熱血青年,他可不願意整天坐在機關裏喝茶看報紙混日子。沒過幾天,愛崗敬業的孟德兄就向世人展示了言官本色——上書。

曹操上書要為竇武、陳蕃等黨人翻案,大家聽說後一致認為曹操瘋了。竇武、陳蕃是被宦官弄死的,你為他們平反就是向宦官派開火。現在宦官掌權幹政,連皇帝陛下都是他們的幹兒子,你這不是找死嗎?

人們準備著為比清流還清流的曹操同誌收屍開追悼會,但宮裏卻遲遲沒有動靜。他曹操的上書早被扔進廢紙簍了,宦官派似乎早已習慣了這位愣頭青的折騰,而皇帝陛下也沒有說什麼。不殺你就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撿了一條命的曹操還沒有覺悟,仍是不斷的上書,估計靈帝也被他搞煩了。當時太尉許戫、司空張濟與宦官站在同一戰線,他們對宦官子弟的違法犯罪行為不管不問,反而欺負邊疆那些道德高尚的小官。嫉惡如仇的孟德兄聯合司徒陳耽同誌上書批評,靈帝終於有了反應,對許、張二人進行了深刻的批評教育,並警告他們下不為例。

宦官派很不高興,表示要為盟友討回公道報仇雪恨。於是他們亮出了殺手鐧——誣陷。可憐的陳耽同誌被宦官弄死在牢房裏。至於曹操,他們早已恨之入骨,不過他們還是很有耐心地等待著時機的出現。

陳司徒死後,曹操變乖了,也醒了,東漢王朝已無藥可救,僅憑他一人想要力挽狂瀾無異於癡人說夢。從此,他再也不有事沒事的上書言事,坐在單位裏偷偷菜侃侃八卦打發日子倒也自在。

不說話了不代表沒有了責任心。他恍然發現自己以前是多麼的幼稚可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曾經做到這些事有意義嗎?曹操開始反思自己。

從這一刻起,他才真正開始走向成熟。

最後的名將

政府內部激鬥正酣,底層的老百姓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地掙紮。今天地震明天發大水的,再加上政府官員變著相地搜刮,這日子是沒法過了。老百姓被迫流離他鄉,浪跡天涯。

其實,他們的願望很簡單,無非是老婆孩子熱炕頭,有吃有穿有踏實日子過就已經很滿足了。但就是這樣的生活,對老百姓來說也是可望不可即。

到處是難民,哀鴻遍野,人吃人已不是什麼爆炸性新聞。大家對東漢王朝已經不抱希望,要問現在一無所有的他們最想要什麼,陳勝吳廣!

這時,冀州巨鹿(今河南平鄉)人張角挺身而出,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領導大家奔向光明。

十幾年前張角從道士於吉那兒得到了一本《太平清領書》,他經過多年認真學習潛心研究,皇天不負有心人,張角一番同誌刻苦後終於結出碩果,他創立了太平道。此人自稱大賢良師,能力極強,是一名出色的社會活動家,他在全國招收學員,培養教徒。張角同誌的太平道宣傳的太平盛世給絕望中的人帶來了希望,大家紛紛前來投奔,其中還有政府幹部甚至還有宦官。大家跋山涉水爭先恐後,沿途都造成交通擁擠發生了嚴重的踩踏事故。短短幾年,太平道的信徒人數竟達到幾十萬人,張角同誌確實有魅力,不服不行。

此後的農民起義都是跟張角同誌學習,利用張角模式即宗教模式發動群眾,這樣說來,張角也是為我國的農民起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被逼的走投無路忍無可忍的農民兄弟,拿起鋤頭鐮刀糞耙子,跟著張角同誌幹起了革命。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二弟張寶偉地公將軍,三弟張梁為人公將軍,他們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