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全國通緝犯(1)(2 / 3)

漢武帝設十三州刺史部,每州設刺史一人。刺史的級別低於郡守相國,他們隻是中央派下去檢查地方的,不是行政官,相當於特派員的角色。到了東漢,刺史的地位升高,也有了行政權。

改刺史為州牧,州牧就成了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行政單位由郡、縣二級變成了州、郡、縣三級。州牧手中還握有兵權,要是碰上個思想覺悟高的倒沒什麼,一旦遇上野心勃勃的主兒,他一定會跟中央對著幹,稱霸一方。到時大漢王朝勢必四分五裂。

這主意是劉璋的老爹劉焉給劉宏出的,他雖是老劉家的人,腦袋裏想的卻不是保衛老劉家的江山。連自家人都是這種態度,大漢還指望誰來扶呢?

果然沒過幾年,秦漢大一統便走到了盡頭,而下一次的大一統已是隋唐了,其間的三百多年,一個字,亂!

曹操在這個時候選擇重出江湖,就是選擇了刀光劍影的戎馬生活,選擇了成王敗寇的慘烈鬥爭,選擇了血雨腥風。

曹操已做好了準備。

來吧,從現在起,踏上你人生新的征程。

宦官與外戚的最後PK

中平六年(189)四月,漢靈帝劉宏去列祖列宗那兒彙報工作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解脫了。

臨走之前,他設西園八校尉,改刺史為州牧。這無疑把東漢王朝又向死亡的邊緣使勁推了一把。可以說,在這曆史之神將要拋棄大漢的時刻,劉宏同誌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曆史賦予他的革命任務。

眼下最要命的是劉宏沒說清楚到底讓誰來接班。選擇繼承人是曆任領導同誌極其頭疼的一件事,劉邦、李世民等一批牛人都曾被弄得焦頭爛額,就是曹操後來也對這道千古難題很鬧心。

劉宏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辯,十四歲,次子劉協,九歲。按嫡長子繼承製原則,劉辯做皇帝理所當然,可劉宏喜歡的是劉協,因為劉協小朋友長得像自己。據內部知情人士透漏,靈帝之所以寵信蹇碩,就是因為蹇碩支持他選劉協為接班人。靈帝臨走前,把劉協托付給了蹇碩。

蹇碩是個好奴才,為了不辜負老領導的栽培與厚愛,為了完成老領導的遺願,更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力,蹇碩決定先幹掉外戚派掌門何進,然後立劉協為帝。

他計劃在何進進宮時幹掉他,誰知道他的助理潘隱做了吃裏爬外的勾當,用眼神向何掌門告了密,何掌門拔腿便跑,總算躲過了一劫。蹇碩不死心,又以議事為由召何進進宮。何掌門不傻,用腳趾頭就能想出來你蹇碩耍陰謀。他裝病,就是不去。蹇碩沒轍了,不久,劉辯坐上了龍椅。

權力鬥爭你死我活殘酷無情,隻要你參與了,就得一條路走到黑。

何進知道蹇碩不會死心,他不想等死,也不想讓蹇碩的陰謀得逞。劉辯可是何進的親外甥,就算是為自己,拚了老命也得保住外甥的皇位。於是何進召開了緊急會議。出席會議的同誌有袁紹、袁術、何顒、荀攸、王允等知名人士。會上,大家就宦官幹政問題進行了深刻討論並達成共識,要想安定天下,必須與宦官鬥爭到底。

另一方麵,蹇碩意識到何進會對自己下手,他給老領導的幹娘中常侍趙忠同誌寫了一封信,他指出何進一定會來滅我們,我能調動西園軍,咱們應該先下手為強幹掉他們。趙忠他們馬上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大家對蹇碩的意見表示讚同。

一個人悄悄從會場溜了出去,誰也沒有發現。

此人叫郭勝,職業中常侍,是何進的老鄉。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碰到一人,這個人可能會改變你的命運,徹徹底底的改變。

郭勝就是這麼一個人。

他是何家的大恩人,當初正是郭勝把何進的妹妹介紹給了劉宏,要不是他幫忙,他們老何家還在南陽殺豬呢。

何進聽完郭勝的報告,本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覺悟,他搶先一步幹掉了蹇碩,並收編了他的隊伍。

袁紹唯恐天下不亂,跳出來用當年竇武血的教訓告誡何掌門,要他把宦官趕盡殺絕。何進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什麼事都聽袁紹的,袁紹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袁紹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他似乎成了袁紹手中的提線木偶,袁紹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將軍。

何進把殺宦官的計劃告訴了何太後。

何太後,首先是個女人,喜歡虛榮。宦官們天天圍著她阿諛奉承,他們的諂媚滿足了她的虛榮心。當年何太後害死劉協的生母王美人,是宦官們苦苦哀求,劉宏才放了她。因此她堅決不同意何進的計劃。

何太後的老母親舞陽君(爵位)及弟弟何苗受了宦官們的賄賂,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母子倆很遵守遊戲規則,多次向何太後替宦官求情。這下何太後更不允許何進殺宦官了。

何進犯難了。關鍵時刻袁紹再次站出來出主意,他建議何進號召四方猛將帶兵進京,玩兵諫嚇唬何太後。何進想都不想就同意了。秘書陳琳當即反對,這是引狼入室!可何大將軍隻聽袁紹的,你算老幾啊,反對無效。何進下令前將軍董卓,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一起來玩兵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