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不好當啊!
現在,江東的領導人孫權同誌就麵臨著抉擇。是看著劉備被打死,還是冒著被打死的危險去救劉備,這是一個問題。
孫權很糾結!
真正讓孫權決定聯劉抗曹的魯肅跟周瑜!
孫權不出,誰與爭鋒
此時的曹操是一隻猛虎,猛虎下山,勢不可擋!而劉備就好像一隻兔子,除了拚命跑,他沒有其他辦法。
眾人對目前的形勢看得很清楚,劉備很快就要完蛋,曹操又將迎來一場大勝。這裏的眾人是指一般人,不包括那些牛人強人猛人以及傻子。
此時,孫權受到了一封信,曹操的信。內容隻有三十個字: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字數不多,分量夠重!
中國有一個詞叫“號稱”,是用來形容軍隊數量的。號稱就是吹牛,反正吹牛不用交稅。動不動就“號稱幾十萬幾百萬”來嚇唬對手,確實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這裏的“八十萬”肯定也是號稱,至於曹操到底帶來了多少人,後麵有人會幫我們分析。
下麵我們來分析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這封信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
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封恐嚇信或者是挑戰書,目的就是要嚇唬嚇唬孫權,你小子不要多管閑事,老子可有八十萬軍隊,不服的話咱就在吳地練練。
本人認為這不是什麼恐嚇信挑戰書之類的,而是一封邀請函。
曹操的智商大家很清楚,他絕對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給孫權寫一封恐嚇信,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真把孫權同學逼急了,他必然與劉備合作,這是曹操最不願意看到的。
本人對這封信的理解是曹操有意跟孫權合作。“伐罪”伐的是劉備;“南指”目標當然是荊州;“水軍八十萬”是告訴孫權我很強,跟我合作不會有任何風險。最為關鍵的幾個字是“會獵於吳”,“會獵”是跟孫權一起打獵,至於獵物當然是走投無路的劉備同誌;“吳”指的是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包括了夏口等地。
一句話概括就是:我願意與你合作一起打劉備。
不過多少有點威脅的成分。
當然,以上僅僅是我個人意見。大家肯定有不同的理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大家能仔細分析史料,從中得出自己的見地,不人雲亦雲,那就相當了不起了。
至於孫權怎麼理解的我們就不知道了,但是他很清楚:對付完劉備,曹操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
這種過河拆橋的事多了去了,無數人曾在上麵栽了跟頭,比如後來的大宋,竟然幫大金一起打大遼,結果大遼一完,人家馬上調過頭來收拾你,後悔都來不及。
孫權召開了擴大會議,向大家展示了這封信,眾人恐懼的要死。然後就幫不幫劉備進行充分的討論。
奇怪的是會場並沒有出現主和派主戰派大打口舌仗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情形,而是出現了一邊倒——投降曹操。
在張昭同誌的帶領下,大家紛紛表示投降是唯一出路,而且理由很充分:曹操是豺虎,身居丞相之職,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不動就拿朝廷嚇唬人,現在抵抗他,將來更難辦。將軍能抵禦曹操的也就隻有長江天塹,可是曹操拿下荊州,整編了劉表的水軍和戰船,再加上他的步兵,水陸俱下,長江之險不複存在,敵眾我寡,我們是打不過他的,還是投降吧。
孫權對這些人很失望。他很有理由相信,這部分人已經收拾好包裹,為老婆孩子準備好了馬車,隨時有可能落井下石,拿著自己的首級投奔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