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結拜時的誓言忘得比臉還幹淨,兄弟變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後來兩人在鍾繇等人的勸解下重歸於好。說打就打,說好就好,今天是你兄弟,明天就成了你的敵手,今天是你的仇人,明天就成了你的親人。真是瞬息萬變人心難料啊。
官渡之戰時,曹操以皇帝的名義讓馬騰同誌參戰,馬騰便派兒子馬超跟著鍾繇去打郭援、高幹。
建安十三年,老馬同誌覺得自己年事已高,於是把全家搬到了鄴城安度晚年。但是小馬同學(馬超)卻選擇留在關西繼承老爹的衣缽。哪怕是曹丞相高薪聘請也不去做官。
小馬接過老馬的槍後,與韓叔合作,割據關西,稱王稱霸。反正天高皇帝遠,他們不怕不怕啦。
但是曹操卻有點怕。雖然老馬同誌已經在曹操的掌控之中,但他對小馬同學就是不放心。
馬超、韓遂是曹操同誌的鄰居,萬一哪天他們趁曹操出去串門子的時候闖進來打劫,殺幾個人放幾把火,甚至連窩端,那可就不妙了。
所以必須先把這倆人解決了,打掃幹淨後院,曹操才趕出去逛街遊玩。
但是現在這個鄰居沒招你沒惹你,你無緣無故的去揍人家,確實說不過去。再說他們還都是朝廷命官。
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隻要肯動腦筋,辦法總會有的。
曹操的辦法是讓馬超、韓遂造反。
別人都是唯恐他們造反,你倒好,還主動讓他們造反,很多人認為曹操不是瘋了就是腦子進水了,比如衛凱,比如高柔。
當然,曹操很正常,沒有神經錯亂或者腦子進水,隻要馬韓造反,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收拾他們。
問題是他們會造反嗎?曹操說,會!
你們不想造反,我幫你們造,到時候你不反也得反。
曹操的辦法是:伐虢滅虞!
具體操作步驟是,命司隸校尉鍾繇去打漢中的張魯,遣夏侯淵出河東,與鍾繇會師後一起前進。打漢中必須經過關中,關中是馬超、韓遂的地盤,聽說鍾繇、夏侯淵向關中殺來,馬韓認為他們是來打自己的,本著寧死不屈的覺悟,兩人選擇了反叛。
上當了吧!
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
建安十六年(211),在曹操的大力“支持”下,馬超不顧老爹的死活,毅然造反。本著人多力量大的原則,馬超同學拉了韓遂、候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遠、楊秋等關西小武裝下水,集結十萬部隊,走上了光榮的造反之路。他們據守黃河、潼關等待著曹操同誌的到來。
你終於造反了,老子等著就是這一刻!
曹操任命曹仁為安西將軍,由襄陽北上關中。曹操地明確告訴前線將領:“關西兵很強悍,你們要堅守軍營千萬不能出營作戰!”
他知道曹仁他們硬碰硬打野戰拚刺刀是拚不過馬超的。和馬超同學幹架,靠蠻力不行,得用腦子。正所謂不可強攻隻可智取。
七月,五十七歲高齡的曹操同誌再次穿上戎裝跨上戰馬,奔向最前線。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大軍開到潼關,與馬超夾關對峙。
潼關,北臨黃河,南踞秦嶺,易守難攻,是關西的東大門。正所謂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馬超同學是個猛人,再加上潼關這一險塞,想打敗他著實不容易。很多人還提醒曹操:“關西兵強悍,擅長使用長矛,我們非得精選前鋒不可,否則難以抵擋。”而曹操卻是一副自信滿滿胸有成竹的樣子:“主動權在我這手中,他們雖然擅長長矛,我讓他們耍不起來,你們就等著看好戲吧!”
大家將信將疑,既然領導這樣說了,那就睜大眼睛看著吧。
馬超同誌聯絡的同誌也陸續到達了潼關,曹操同誌不僅不愁,還很高興。他在潼關駐紮了很長一段時間。
曹操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強攻潼關;二是繞過潼關打馬超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