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別了,“不列顛尼亞”
在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上的亞厘畢道,有一幢混合著中西方風格的建築,這就是香港總督府。它曾經是一百多年來香港權力中心的象征。
港督府位於上亞厘畢道,地理位置優越,前方遠眺維多利亞港,俯瞰中區景致;下達政府總署、聖約翰座堂,旁為金鍾域多利軍營,後有動植物公園,布局反映英國人的管治與生活模式。總督府由第二任測量總署署長卡拉弗利設計,1851年10月正式動工,曆時四年至1855年竣工,耗資14940英鎊。英治期間除三任港督外,其餘25位港督均在府內居住。現在,最後一位港督即將在這裏劃上句號,結束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
6月30日下午16時20分,末代總督彭定康獨自走出總督府。他沒有打傘,沒有隨從,默默走進了蒙蒙細雨裏。草坪上,他的妻子和三個女兒打著傘等著他,馬上要在這裏舉行告別儀式了。16時30分,彭定康麵無表情地注視著英國國旗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緩緩降下旗杆。根據傳統,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要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不同,因為永遠不會有另一位港督將旗幟再次升起。雨越下越大,彭定康的頭發和西服都被淋濕了。他顯得很憔悴,僅僅一夜之間,彭定康顯得蒼老了許多。回想起他剛來香港時的意氣風發,僅僅過去了五年而已,仿佛這座港督府耗盡了他的一生。
米字旗永遠降下了。它在這裏飄蕩了一個多世紀,伴隨了28任總督。但是今天,它要隨彭定康一起回英國老家了。整個降旗過程中,彭定康雖然神色黯然,卻一直控製著自己的情緒。但,當皇家警察把降下來的英國國旗雙手呈給他時,他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水奪眶而出……
16時40分,代表英國女王統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誌的黑色“勞斯萊斯”,離開了港督府。隨著末代總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築從此成為了曆史記憶一部分。18時15分,英方告別儀式在離駐港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東麵舉行。前來香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的王儲查爾斯王子、首相布萊爾和離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出席了儀式。此時,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和臨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了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1841年1月25日,英國皇家海軍“硫磺”號戰艦在港島強行登陸,一個叫愛德華·拜爾契的艦長帶領海軍陸戰隊將米字旗插上了香港島的最高峰,從這一天起,英軍便開始了長達156年的駐港曆史。現在,儀式選在日落之前舉行,不禁讓人浮想聯翩。英國過去號稱“日不落帝國”,然而這稱謂早已經隨風而去,帝國斜陽的最後一縷陽光,也被厚厚的積雨雲遮蓋。在雨中,查爾斯王子開始宣讀英國女王的贈言。這裏還有1800名英軍士兵,他們在這裏堅守到殖民統治最後的終結,因此,女王表示感謝他們。在贈言的最後,查爾斯王子念道:“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於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結束。”
短短幾個小時內,英方經曆了三次降旗儀式。當然,全世界最為關注的就是1997年6月30日的最後一分鍾,米字旗在香港最後一次降下,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宣告終結。7月1日零時40分,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第28任香港總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的甲板。在英國軍艦“漆鹹”號及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的香港水警汽艇護衛下,“不列顛尼亞”號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返回英國後,“不列顛尼亞”號會正式退役,告別海洋。
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第一次將米字旗插上港島,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經曆了漫長的156年5個月零4天。
大英帝國的軍艦從海上趁著黑夜而來,又在黑夜中從海上離去。別了,不列顛尼亞!
第二節 中英政權交接之時
這一天終於來臨!
在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香港維多利亞海灣一端的會議展覽中心!公元1997年7月1日零時即將來到!
會展中心新翼五樓大會堂燈火輝煌,香港各界代表和中外賓客端坐在這裏,等待著這曆史性的一刻。800多位來自世界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個國際組織和地區性組織的代表和其他嘉賓應邀出席了中英兩國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親眼目睹這一時代盛世。
他們中有哥倫比亞總統、不結盟運動主席埃內斯托·桑佩爾,秘魯部長會議主席潘多爾菲·阿武盧,法國參議院議長莫諾裏,德國副總理兼外長金克爾,新西蘭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彼得斯,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日本外相池田行彥,俄羅斯外長普裏馬科夫,葡萄牙外長伽馬,澳大利亞外長唐納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代表和澳門總督韋奇立。
60多位來自30多個國際和地區性組織的代表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洲國家統一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歐洲委員會代表等。90多個國家駐香港領事機構代表和一些國際組織駐香港辦事處代表,一些國家的經濟、教育、文化、社會以及民間組織和團體的負責人也出席了交接儀式。出席儀式的還包括具有廣泛代表性的3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位海外華人華僑代表。另外,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和其他數十名台灣人士也應邀出席了交接儀式。
在觀禮席中,最引人矚目的是英國方麵。很多著名人物都來了,像英國前首相希思和瑪格麗特·撒切爾,還有擔任過香港總督的柏立基、麥理浩、葛量洪、衛亦信等人。其中,撒切爾夫人雖已不擔任首相數年,卻依然風采依舊。此刻,她盛裝出席,卻已不再是人們關注的中心。作為今天這一曆史事件的參與者,她靜靜地坐在會場的一角,默默地等待著……
23時42分,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正式開始。
伴隨著響徹會場的嘹亮禮號,具有相同威嚴的中英儀仗隊以不同的軍姿走進會場。23時46分,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錢其琛、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步入會場,並登上主席台主禮台。英國方麵同時步入會場的有查爾斯王子、首相布萊爾、外交大臣庫克、離任港督彭定康、國防參謀長查爾斯·格思裏。查爾斯王子由於在雨中不斷穿梭忙於告別儀式,他的表情顯得有些憂鬱。
儀仗隊行舉槍禮之後,查爾斯王子應該上前講話了。他似乎有些遲疑,緩慢而莊重的走向講台。查爾斯王子給公眾的印象一直很好,他是個溫和的人。也許,雖然他今天站在這樣一個位置上,但他並沒有錯。隻是他畢竟是正統的皇室血脈,他應該擔起這份責任!查爾斯王子純正的倫敦口音在會場內響起,他說,這一重要而特殊的儀式標誌著香港在150多年英國統治之後,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向那些把“一國兩製”構想變為《中英聯合聲明》的人致敬,並對那些為談判《聯合聲明》的實施細節而辛勤工作的人們表示敬意。查爾斯說,香港向世界表明,生機勃勃和穩定可以成為成功社會的明顯特征……
23時56分,中英雙方護旗手入場,象征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的降旗、升旗儀式開始。
23時59分,英國藍底米字國旗和繪有皇冠獅子米字圖案的英治港旗在英國國歌樂曲中緩緩降落。會場上的英國賓客以及查爾斯王子緊緊地盯著降旗的全過程,眼睛一瞬不瞬,他們的表情肅穆得讓人尊敬。從這一刻起,隨著米字旗的消失,香港的殖民時代宣告徹底終結。
1997年7月1日零時整,一個偉大的時刻來到了!響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會場內準時響起,仿佛如同春潮湧動,無數人的目光齊刷刷地盯在了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區區旗上。掌聲從四麵八方響起,閃光燈瞬間讓會場內亮如白晝。此時,無論是在會場內的賓客,還是緊盯著屏幕的12億中國人民,人們的眼中無不噙著激動的眼淚,見證著這載入史冊的時刻!
江澤民主席走到了鑲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講台前,會場稍稍平靜了下來,人們傾聽著江澤民主席的講話:
“查爾斯王子,布萊爾首相,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已在香港莊嚴升起。此時此刻,世界各國人民都把目光投向香港。根據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勝利。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這一天,將作為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日子載入史冊。經曆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標誌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