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打造手機小說的品牌(代序)(2 / 2)

2010年時,上海《文學報·手機小說報》舉辦過“中南杯”百字小說征文,一等獎是一萬元,來稿成千上萬,當時我收到不少文友與讀者電子郵件與短信、電話,來詢問這100字是否連題目,連作者姓名,連標點符號,其實哪有這麼嚴格,也就是原則上不超過100個字。

現在的微博小說140字,大多數網民已自覺不自覺地遵守這遊戲規則了。從2010年12月開始,南京的《清風苑》雜誌與蘇州市檢察院主辦法製微博小說征文,我是他們聘請的顧問。這次征文是每月一評,每月評5~10篇,每篇300元稿費,年底再終評,特等獎5000元,按字數算稿費、獎金都屬比較高的,從目前的來稿看,投稿者有國內的,有海外的,有業餘的,有專業的,很是踴躍,不乏上乘之作。本來以為到下半年來稿量會下降,準備再做做征文廣告,哪想到來稿有增無減,可見這種短小精悍的文體參與者甚眾。

微博是非官方的發言平台,是草根的平台,門檻低,審查少,寫作快,入門易,受眾多,影響大。它有諸多優點,如即時性、隨感性、快速性、便捷性、開放性、互動性、多樣性、選擇性、平等性、主動性、公正性等等,通常有感而發,一事一議。

微博小說與這幾年另立門戶的“閃小說”有更多的相似之處,“閃小說”也出版了好幾套叢書,連菲律賓也在出版,在評論,這說明精短的小說還是大有讀者市場的。

這些新崛起的文體,無不昭示我們:讀者的需求就是文體存在、生長的最好土壤。而文體的變化,又是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有一個統計很有意思,也很說明問題,收音機從問世到達到5000萬用戶,用了38年時間;電視機用了13年時間;互聯網用了4年時間;微博僅用了14個月的時間——這就是現代節奏,擋都擋不住。

當紙質媒體、紙質文學書籍受到手機閱讀、網絡閱讀的挑戰時,閱讀的格局就自然而然地發生著變化。精短的小說也就有了廣泛的市場需求與生存空間。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精短的小說正在以越來越頑強的生命力進入人們的視野。據我不完全統計,目前進入中國大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教材的微型小說作品約在200篇左右,進入海外各國各地區教材的微型小說作品也在200篇左右,這個數字其實很驚人的,因為文學作品一旦進入教材,就會影響一代人。可惜,很多主管領導可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事實,那些掌握話語權的大腕評論家也並沒有認認真真讀過幾篇微型小說,對這幾年微型小說快速發展的情況不甚了解,其觀念還停留在微型小說乃“小兒科”的認識層麵。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我相信,用不了幾年,微型小說、手機小說、微博小說、閃小說會以無可阻擋的速度進入大眾閱讀的範疇,在文壇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盡管微型小說至今依然有其民間性,或者說草根性,但已到了誰都無法小覷的地步,鑒於此,2010年3月份,中國作家協會決定,微型小說納入中國大陸文學的最高獎——魯迅文學獎的評選,有24本個人集子進入公示榜,盡管最後因這樣那樣的原因,微型小說與網絡小說都沒有獲獎,但微型小說在文壇進入大雅之堂隻是時間問題。可以這樣預言:魯迅文學獎單獨為微型小說設獎乃大勢所趨。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比起那些國家級的名牌大出版社也許影響力、知名度都不如他們,但據我知道,這個出版社的上上下下很敬業,出版過不少頗受市場歡迎,受讀者好評的好書。他們有魄力打造手機小說這一品牌,我十分欣慰,這一套《當代中國手機小說名家典藏》的推出,是一個初步的嚐試,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手機小說冠名出版集子叢書,這在中國大陸出版界應該還是第一次,屬填補中國大陸出版空白的。相信,手機小說這品牌會被越來越多的讀者認可,並且逐漸靚麗起來。

是為序。

2011年春於江蘇太倉先飛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