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3、(1 / 2)

3、

田明理的大嫏,是田仁喜的大姨,嫁到南李家是理娘在娘家的大伯母,所以明理稱作“大嫏”,而理娘則隨夫家跟著田仁喜稱作大姨。大嫏命硬,早年喪夫,帶著幼子相依為命。誰知兒子十歲上又不幸病故,剩下一個人孤獨度日。好在擁有一個四可頭兒的院子和七八畝田地,再加上平時織帶子,衣食無憂,家境中上。然而一個人生活,畢竟感到孤單淒清,特別是人到中年以後,就時不時地到蘆荻村的二妹家——大槐樹田家住上一段時光,也可方便地常看看三妹。田仁喜的三姨家在蘆荻村西頭兒,姨夫是田大道,田仁喜該喊五叔。

大嫏最愛講的是她兒子的故事,好像永遠講不完一樣。不過,聽得多了,明理發現重複了,就提醒道:“大嫏,講過了!”於是大嫏就趕忙換了一個。在大嫏的故事裏,他的兒子是天底下最聰明伶俐的,是天上的金童下凡,所以才十歲就上天了——金童下凡通常是不能活過十二歲的。田明理心裏對“金童”這個名字特別敏感,所以每當大嫏講述自己兒子的聰明故事時,他都認真地聽著,並且暗暗對照自己,卻每每發覺,大嫏的兒子的聰明表現自己好像也都有,好像自己還超過他一樣,於是心裏又害怕起來,“金童”的陰影再次在心底泛起,黑來更不敢離開大人一步了。

一家人圍桌吃晚飯時,田仁喜對大姨說:“大姨好些日子沒來了,您一個人沒事兒常來嘛!”“還不常來?春天才來的,一年來好幾回,每回都住半個月一個月的。未必還讓我常住您家嗎?哈……”大嫏爽朗地笑著說。“如果您舍得下您的家,不嫌外甥家窮,那就來常住吧!反正俺娘走得早,不是說‘姨娘親,姨娘親’嗎?”“哈,還有下一句呢——‘姨娘親,姨娘親,姨娘死了斷了親。’”大姨並不忌諱,爽朗的笑著,把田仁喜咽掉的後半句續了出來。“大姨,看您說的!您一個人又爽朗又開心,一家子人的福壽都由您一個人承接著,起碼得活一百二十歲才夠呢!您呀,還沒活到一半呢!”“哈哈哈哈,要活恁大,那可真成個老妖精嘍!哈……”“哎,大姨,我正想把今年的利錢提前給您,您好花銷呢。正好兒,您來了,回去時就帶回去,想吃什麼就買什麼!”

原來大嫏有點兒些積蓄,是自己準備做喜材的錢,留作自己辦後事的。擱著呢,就是個死錢;想放貸生息呢,又害怕壞了帳,還擔著放高利貸的名聲。於是就交給自己的親外甥田仁喜,既保險,還按高於行情付給利息。接著田仁喜又給她出了個生息的主意:“大姨,我再給您出個生財的招兒:麥秋二季糧食登場的時候,糧價下跌,您就多買點兒糧食存起來。咱這兒十年九災,您在冬春災荒缺糧時節,接濟那些缺糧人家,一來是積德行善,再者到麥收後,人家還會千恩萬謝地連本帶利把新麥送到您家。賣也行,冬春缺糧時節糧價要高出很多,您也能賺回不少。——反正您家屋子多,不愁沒地兒擱。”“哈哈……仁喜啊,您是讓大姨開糧庫呀!大姨可沒恁多本錢呢。好啊,大姨聽您的!”大姨未說先笑,說完又大笑起來。

因為忠老爺到縣裏學習去了,晚飯後,大嫏就帶著田明理住在前頭屋裏——家裏人習慣稱西屋北間為“前頭屋”。鑽進被窩兒後,大嫏就吹滅了燈——農家習慣節約燈油,在黑暗裏講著故事。這晚上沒有講兒子的故事——

“理兒,你知道咱這東邊兒的碓頭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