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韓世忠二(2 / 3)

十八歲時,青年韓世忠以勇力應募鄉州,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崇寧五年(公元1105年),西夏軍又南下騷擾,世忠適在軍中。在交戰中,他勇冠三軍,斬關殺將,擲敵頭於城下,宋兵一擁而上,夏兵大敗。隨後他又躍馬力斬西夏監軍駙馬兀口移,遂被提為統製官。

韓世忠的功名第一次被盜是他平南方方臘之亂並獨自擒獲方臘之大功。《宋書》記,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次杭州,賊奄至,勢張甚,大將惶怖無策。世忠以兵二千伏北關堰,賊過,伏發,眾蹂亂,世忠追擊,賊敗而遁。淵歎曰:“真萬人敵也。”盡以所隨白金器賞之,且與定交。時有詔能得臘首者,授兩鎮節鉞。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賊深據岩屋為三窟,諸將繼至,莫知所入。世忠潛行溪穀,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裏,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韓世忠這一大功被其上司辛興宗占為己有,使得他沒能得到朝庭的重賞和提拔,更可恨的是,施耐庵

在《水滸》中,竟將著一大功記在宋江一夥的頭上,更虛構出了一幕“武鬆獨臂擒方臘”的故事,使得這位英雄的功績不僅在宋朝庭被盜,而且使後世的民間也將他永遠地遺忘,可見盜名者乃辛興宗,而欺世者則施耐庵也!我們應當撥亂反正,為韓世忠將軍正名,功歸於其人,還名於其人。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議複燕山,調諸軍,至則皆潰。世忠往見劉延慶,與蘇格等五十騎俱抵滹沱河。逢金兵二千餘騎,格失措,世忠從容令格等列高岡,戒勿動。屬燕山潰卒舟集,即命艤河岸,約鼓噪助聲勢。世忠躍馬薄敵,回旋如飛。敵分二隊據高阜,世忠出其不意,突二執旗者,因奮擊,格等夾攻之,舟卒鼓噪,敵大亂,追斬甚眾。時山東、河北盜賊蜂起,世忠從王淵、梁方平討捕,禽戮殆盡,積功轉武節郎。他以非凡的軍事才能率領僅五十名精銳騎兵,在河北滹沱河一帶,襲擊了金兵二千人的來犯之敵;在真定戰役中,又親領三百士卒的敢死隊以閃電般的出擊,一舉打亂了金軍的大營陣腳。從此,他威名遠揚,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出任山東單州團練使,成為獨當一麵的抗金將領。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兀術又統兵十萬大舉南犯,其勢洶洶。在這緊急關頭,有人勸宋高宗放棄臨安遷都長沙。麵對投降派的屈辱行為,韓世忠義正詞嚴地說:“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於是高宗任命他為浙江製置使,守衛南宋王朝的重要門戶-鎮江。當時正值元宵佳節,金兵突至,韓世忠屯兵焦山寺,雙方在黃天蕩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這場光輝的阻擊戰中,其夫人梁紅玉。與韓世忠並肩指揮作戰,與全軍將士同生共死。在戰鬥最激烈的關頭,她在金山親自執桴擂鼓,打退了金兵一次次的進攻,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曆史故事。錢彩著的《說嶽全傳》中曾描寫韓世忠戰敗金兵之夜一夫人飲酒舞劍,並口吟《滿江紅》詞一闋:

萬裏長江,

淘不盡、壯懷秋色。

漫說道、秦宮漢帳,

瑤台銀闕。

長劍倚天氛霧外,

寶弓掛日煙塵側。

向星辰、拍袖整乾坤,

難消歇。

龍虎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