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泣。
千古恨,
憑誰說?
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
汁水農吹羌笛管,
駕輿步老遼陽月。
把唾壺、敲碎問蟾蜍,
圓何缺?
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四十八天,金兀術欲勝不能,欲退無路,隻好乞求韓世忠放他一條生路。兀術窮蹙,求會語,祈請甚哀。世忠曰:“還我兩宮,複我疆土,則可以相全。”兀術語塞。後來,金兀術手下的一個漢奸獻計,星夜偷鑿渠三十餘裏,金兵才得以狼狽脫逃。這場戰役大長了南宋抗戰軍民的鬥誌,大滅了金兵和投降派的威風,在宋抗金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韓世忠和嶽飛,並肩峙立,英勇抗金,威震敵夷,成為南宋王朝賴以偏安支撐的兩根擎天玉柱。
韓世忠在抗擊西夏和金過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除平定方臘外,還為宋庭平定了建安範汝、廣西曹成、淮南李橫、淮陽劉豫等反叛,為偏安一隅、搖搖欲墜的南宋支撐了幾十年。這些赫赫戰功,使得他從一名士兵,一步步地被提拔為副尉、承節郎、軍統製、團練使、節度使,並曆任為江南東、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等要職,進太保,封英國公、潭國公。建炎十三年,封鹹安郡王。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抗戰英雄,卻觸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於韓世忠反對議和,多次上疏彈劾奸相誤國,為投降派所不容。嶽飛蒙冤,舉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卻敢於當麵質問秦檜。當秦檜以“莫須有”三字回答時,他氣憤地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擔心,勸他不要與秦檜作對,他回答說:“畏禍苟同,他日有何麵目見先帝於地下。”後來,他終於被解除了兵權。自此他社門謝客,居家閱書讀經,絕日不言兵。他經常騎著毛驢,攜小童一二,帶著酒壺,悶遊於西湖之上。他一生清廉,仗義疏財,曆年所得賞賜都分給了部下,田產都分給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軍威嚴,能與士卒同甘苦。解職後居家十餘年,澹然自若。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這位一代名將憂鬱而死,時年六十八歲,死後被拜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時,又追封蘄王,溢忠武,配饗高宗廟廷。
論曰: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宋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勇略忠義如韓世忠而為將,是天以資宋之興複也。方兀術渡江,惟世忠與之對陣,以閑暇示之。及劉豫廢,中原人心動搖,世忠請乘時進兵,此機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檜之言是聽,使世忠不得盡展其才,和議成而宋事去矣。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舊將,不與相見,蓋懲嶽飛之事也。昔漢文帝思頗、牧於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小子亦有詩為歎:
窮鄉僻野出英雄,
收複中原立功勳。
匡扶宋室擎天柱,
功蓋千秋遭盜名。
韓世忠逝世的消息傳到故鄉綏德後,家鄉父老遙望南天,泣不成聲。乃集資建世忠詞,四時祭祀香火。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綏德知州舒世祿在一步崖修建了蘄王廟,以後又多次重修。
總結這為功蓋千秋、功大於嶽飛的將軍,卻知名度遠不及嶽飛的原因有四:
第一,韓世忠出身低微,他是從一名士兵開始,全憑自己的忠勇,一刀一槍地拚殺出來,在軍中地位低。
第二,韓世忠成名比嶽飛要艱難漫長的多,也沒有像嶽飛那樣傳奇。嶽飛起於南宋最危機的年代,可以說是受命於危難之中,更因其母背刺“精忠報國”而成名於起兵之前。
第三,嶽飛奸臣所害,死的冤屈,是中國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所以被曆代史家、文人和百姓所頌揚的最多,自然而然地就將韓世忠罩住了。
第四,民間傳說和小說的推波助瀾,使得這位將軍的功和名被他人所盜,多少年來,老幼皆知“武鬆獨臂擒方臘”的故事,除了史家外,沒有多少人知道是韓世忠所為,更無人公開為其正名,嶽飛和嶽家軍,《水滸》和武鬆有多少小說、故事、戲劇和電影為其頌揚,而韓世忠隻是在嶽飛中的一個配角,或是歌妓梁紅玉中的襯托。
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