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明德先生已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儼然一派大家氣象了。蜀中文壇領袖流沙河先生盛讚其“陪著齋中萬卷斷了門外六場”,激賞其“溫暖書燈倜儻氣峻寒文章慈悲心”。作為同鄉同學,我引以為驕傲,引以為榜樣。然而,明德先生這座“六場絕緣齋”(六場,據明德先生自述,係官場、商場、情場、賽場、賭場、舞場)畢竟過於清寒,過於擁擠了,與齋主的學術成就、地位、影響太不相稱!走進此齋,就讓人不由得想起:“中國,你要善待這個人!”須知,明德先生的學術活動在新文學研究領域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光他那幾房間新文學典籍,就是我到過的許多大學和省級圖書館的同類收藏所不能比擬的,更不須說他那滿腦子的才思方略了。
“中國,你要善待這個人!”善待這個人,我想,不就是善待新文學研究、善待中國文化、善待一種已經顯得稀有和珍貴的中國知識分子的節操和風範嗎?況且,明德先生還是一位無可爭議的編輯家;有了他編書,讀書界每年就可添加幾部優質讀物。當你捧讀《巴金年譜》、《巴金書簡》、《周作人早年佚簡箋注》、《餘時書話>、《文苑星辰文苑風》、《(死水微瀾)彙校本》、《圍城)彙校本>、《董橋文錄》等書愛不釋手時,你最好翻看一下版權頁,那最小字號的“責任編輯龔明德”或許可以幻化為一麵文化彩旗,飄揚在你的眼前……
毛翰1996年10月30日草於成都旅次,此成都小住是因為我的詩選《陪你走過這個季節》由天地出版社印行後《星星》等幾家單位舉行其首發式暨研討會而作的短期逗留。龔明德校後小記
這部幾經周折,終於在天地出版社印出。天地出版社,真是一個好社名,讓我感到天地大得多……
沙河老師是我視為親人一樣的前輩學人,他說點什麼對我太重要;毛翰是我的同鄉、同學和好朋友,他有義務給我捧場。
我實在太累。--僅僅今年上半年,我就把二十六萬字的《父老鄉親》這部小說校樣細校了五遍、把五十一萬字的《董橋文錄>細校了三遍。按理這是校對人員的事,但他們有很多理由不負此責;想到讀者,我隻好大賣賤力。棄教從編十四年了,年年都如此……
令我欣慰的事也有,但太少了。董橋先生今年中秋節那一天“在香港之半山寓所”題書《董橋文錄》扉頁時寫道--
明德伉儷編校此書苦不堪言,至感而恧。盛夏書出,白雲在望,倍覺思念。文化工作得以千裏呼應,誠人生一樂。遙頌儷福並祝筆健。
經我細校的1996年10月第二次印本《董橋文錄》是不會有大的差錯了,買過第一次印本以及想收藏精校後的毛邊本《董橋文錄》的讀者再破費一次吧,我自己是送不起了!
至於我的這本《新文學散劄>,得到此書的人,我都誠懇地請您賜教,我特意把每頁的版麵弄得便於批注,自然是深知我這些考證、研究肯定有可補可正之處。還有,這本書能印出,是前輩師長和同輩友人相濡以沫的結果,令我感動;陪著我清苦度日的燕平以及女兒宇婷和睿睿始終是我的人生支撐……不管外麵的風景怎樣變,我都會堅守一個純正文化人的品操,以報答我的勤勞儉樸一生的農民父母。我要讓我自己隨時都有資格誦念巴金晚年的名句一
我做了我可以做的事。我做了我應當做的事。
1996年11月16日深夜龔明德記於成都市玉林北街34號六場絕緣齋(郵政編碼610041)。時非寒冬,卻已有寒冬之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