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翰跋(1 / 2)

中國,你要善待這個人!

這是明德先生為一位朋友的散文集《托福中國>作序使用的標題。其實,這句話用於明德先生自己也是非常恰切的。

當今中國,在新文學研究領域,在圖書出版領域以及在散文創作領域,明德先生都已卓然一家了。他的書房裏僅新文學備書(明德先生自稱“窮極”,從不奢用“藏書”二字)已達數萬冊,其中約三成是珍貴的民國版本。他關於新文學的考據、鉤沉、校勘、研究文章遍布多種重要報刊。他獨立組編推出的圖書,幾乎每一種都是精品。“龔明德”這個名字在不少懂書、愛書的讀者心中,已是優質圖書的名牌,商標。以至於海內外出現了不少“龔迷”,專門搜藏署名龔明德的著述和龔明德負責組編的書籍。更有甚者,知道龔明德的大名,卻不知道他所供職的那個“坊間”的名目。

然而,明德先生蝸居錦官城內,五十平方米的宿舍,起居、寫作、臥室、廚房、洗漱全在其中。他那汗牛充棟的研究用書根本擺不開,許多“不常用”“次常用”的書籍不得不打捆堆垛,查找起來極為不便。他常皺著眉頭宣布他的最大願望,即把他的全部存書都隻放一排地陳列,可以隨意巡視、取用。而當假冒偽劣貨色風行的今天,中級職稱的標簽還十多年一貫製地貼在明德先生的成就上,不能不說是黑色幽默。他的居所裏沒有電話沒有冰箱沒有空調甚至沒有洗衣機,他說他煩“現代化”的聲音,他說要讓女兒養成自己動手洗衣服的傳統美德。其實,他是沒有錢。他一介書生,既不屑於生財之道,每月微薄的薪水又大多用於買書--舊書店舊書攤上每次見到有用得上的舊書刊他總是不惜工本誌在必得。為了學術研究他不吝於掏一千多塊錢去複製連載於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新民報>上的張恨水的長篇小說

,為核實川文版再版本《辛棄疾全集>的幾百處訛誤,他毫不遲疑地花兩三千塊錢買一大套線裝書以及各種版本的辛氏集子。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明德先生坐擁書城,在新文學領域潛學鑽研,自由馳騁,凡五四以來新文學史上的作家作品、社團刊物、掌故逸事、版本流變,無不了如指掌。近日,我親見一位著名的作家來函,向他請教下麵幾首聯名詩中涉及的若幹較為冷僻的人物和典故--

也頻徐仲年,火雪明田間。

大雨冼星海,長虹穆木天。

佩弦盧霽野,振鐸歐陽山。

王語今空了,紺弩黃藥眠。

望道郭源新,盧焚蘇雪林。

烽白朗霽野,山草明霞林。

梅雨周而複,蒲風葉以群。

素園陳瘦竹,老舍謝冰心。

戴望舒老向文炳,凡海十方楊振聲。

碧野長虹方瑋德,青崖火雪明輝英。

高歌曹聚仁薰字,小默齊同金滿城。

子展洪深高植地,壽山滕固蔣山青。

他拆開信僅用十多分鍾便一一作注,把百分之九十的姓名予以落實,並旁批每人原名、以什麼作品名世等等。

我在旁觀得此景,直呼“活辭典”、“活電腦”也!明德先生一笑日:“雕蟲小技耳。”

明德先生不以詩名,但他八十年代末奮筆疾書一首《題平海南募捐留影》,其風骨其氣度令詩壇刮目相看;明德先生不肯專注於散文隨筆,卻無心插柳柳成蔭,早已應約為幾家報紙副刊開辟散文隨筆專欄。他抒寫巴金的長篇散文《說真話,認真地活下去》成為名作,在上海《文彙報》上發表後,又被海外華文報刊連載。但他最傾心最投入的還是新文學研究,他說他注定要以此為業,白頭偕老,要為新文學至少弄清楚五百個甚或一千個疑難問題。

明德先生治學謹嚴,近於古板;嫉惡如仇,近於刻薄。大有魯迅遺風。他長於思辯,卻不屑於架空地宏觀立論,而寧願腳踏實地地微觀考察。他也不肯為尊者隱為名流諱,他喜歡魯迅引述藤野先生的一句話:“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1988年3月11日,他在《人民日報》發表一篇《令人憂心的“偽‘史料”’》,揭露某些文壇前輩在垂暮之年為自己樹碑立傳,不惜篡改史實,製造人為的混亂。文章刺痛了不少“前輩”,但瞧明德先生的神態,仍是義無反顧的莊嚴。

明德先生出身農家,起於寒微。我們曾同在當年諸葛孔明躬耕隴畝抱膝讀書的故地隆中求道受業,他早我兩年入學,早我兩年留校任教,曾在同一個教研室,其學養人品一向為我所仰慕。八十年代初他的第一部論著也是中國新文學名著版本研究的奠基力作之一的《(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修改箋評>被湖南人民出版社列入出版計劃時,全校愕然,驚訝一位“工農兵學員”競在學術道路上撞頭彩!這部(新文學散劄>中論及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丁玲小說的《“表現了一個時代最精粹、最本質的東西”》等篇即是他那時的試刀之作。不久,他即跨出茅廬,徑入蜀都,文名日漸顯赫;我則以愚鈍,整整又修煉了六七年,方才步其後塵入川,偏安北碚。北碚,也是明德先生當年訪學的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