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黃金、房產投資:承載女人夢想的投資(2 / 3)

不管投資哪種房產,也不管你投資房地產的目的是什麼,看準時機、衡量性價比都是女人事先必須完成的一項功課。畢竟對於大多數女人來說,房子是人生大事之一,當然馬虎不得。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投資房地產一定要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買房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適,如果因此而淪為壓力過大、鬱鬱寡歡的“房奴”,那就太不值得了。

聰明“宅女”的馭宅之道

別誤會,此“宅女”非彼“宅女”。時下人們常說的宅女指的是沉迷於某項事物整天待在家裏不出門的女性。而我們這裏的“宅女”可是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它指的是擁有“私宅”的女人,也就是人人豔羨的有房一族。

既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房子,如何駕馭它,讓它變得更溫馨、更美麗,自然是女人們最迫不及待想要做的事,而我們的馭宅之道當然是要從裝修開始的。

網上曾經有個點擊率超高的帖子,說的是小兩口花費不到兩千元就將自己的“小窩”裝修得美感與個性十足。原來精致的裝修也不見得非得花大價錢。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男主人負責做木匠兼“苦力”,先將房子粉刷成自己想要的顏色,然後將從建材市場買來的木料加工成桌椅板凳,保持實木原色,絕對天然又時尚(當然這需要有木匠功底,一般人還是花點小錢去買吧);女主人的責任更大,負責牆壁的彩繪,當她把一個非常時尚的漫畫女郎畫滿整麵牆壁時(沒有一定的美術功力,這項工作怕是做不來的),原本平庸的“蝸居”,品位一下子提升了不少,之後又將各種精巧的布藝製品拿來裝飾房間。一間浪漫溫馨又時尚個性的縮小版“豪宅”就這樣出爐了。

沒錯,上麵兩位都是能工巧匠,可以親自動手讓自己的“蝸居”散發出“豪宅”的氣質。你也許沒這麼大的本事,但是隻要你有心、有創意、有省錢又美好的願望,一樣可以讓自己的小家變得“蓬蓽生輝”,正像某句廣告語當中說的“有巧思,無難事”。至於什麼樣的巧思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看看下麵這些建議能不能激起你創意的“火花”吧。

馭宅之道第一式:舊貌換新顏,粉刷是關鍵

不管你的小家是新房還是舊屋,甚至是租來的也無所謂。隻要你想讓自己住得更舒服、更愜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它粉刷一新,這筆花銷相當省,即使最貴的牆漆,一桶也花不了多少錢。更換牆麵的顏色是轉換心情、彰顯個性最有效的方式。不同的空間選用不同顏色的牆漆,會為你帶來不同的心理體驗:臥室選用柔和淺淡的顏色有助你的神經得到放鬆,客廳選擇對比強烈或者生動豔麗的色彩會更具個性,令精神愉悅興奮;書房選用雅致寧靜的顏色讓心情平和、思緒集中;廚房選用明快幹淨的顏色,會增添煮飯的樂趣和人的食欲……總之,房間的色彩取決於你的喜好,不要再為了它的平淡而愁眉不展,隻要用對色彩你就可以實現它的華麗大變身。

馭宅之道第二式:不想大動幹戈,那就調整局部

熱衷“宅道”的女人絕對不會認為房子裝修一次就能萬事大吉,尤其是追求時尚的你很快就會發現當初自己引以為豪的“樣板房”現在已經落伍了。怎麼辦?重新裝修?太麻煩,而且費心、費時又費錢,怎麼算都不劃算。這時不妨嚐試局部家裝,你隻需翻新部分空間就能起到改善整體的效果,甚至更換幾件主要家具、增添一些個性化擺設就可以達到目的。這樣做不僅成本會大大降低,讓你省錢、省力又省心,而且又不影響正常生活。動了裝修念頭的女人不妨一試。

馭宅之道第三式:巧用收納工具,點亮家居空間

再好的裝修如果被淩亂不堪的雜物堆砌起來,則毫無美感可言。聰明的女人懂得整潔的環境不僅看起來舒服,而且有條不紊的擺設在無形中還拓展了你的居住空間,讓你住起來更加舒服。東西沒有地方擺?沒有關係。現在的收納工具不僅具有儲藏物品的功能,而且可以一物多用,甚至起到美化空間的作用。很多收納箱被做成了凳子的形狀,不僅可以放東西,還可以拿來坐兼裝飾房間;衣帽格也一樣,每個小格子都可以使你分門別類地放置物品,讓你的房間看起來既整潔又美觀。

馭宅之道第四式:家裝DIY,怎麼個性怎麼來

你不一定非得像我們例子中提到的小夫妻那樣心靈手巧、聰明能幹。會做的話自然好,不會做也不是問題。不會手工的可以用商場淘來的小擺件使自己的居室增添活力;不懂美術的可以用牆貼來代替,一樣可以有美麗的效果;沒有手藝的可以用字畫、線簾、屏風提升你房間的文化品位……總之,“宅女”們自己動手裝修出來的“私宅”必定別具個人特色,而特色本身就是一種絕不雷同的時尚。

看自己住宅不順眼的宅女們,還在等什麼?現在就開動你聰明的小腦袋,為自己的家設計一副美麗的藍圖吧。那些花大價錢才能搞定的“裝修大業”到了你的手裏原來可以變得如此簡單隨性。省了錢不說,還讓它變得獨一無二,單是這種獨一無二就夠你驕傲一陣子的了。

“房奴”不是宿命,女人可以打破

房子,房子……它就那麼讓女人們魂牽夢縈甚至魂不守舍?“房奴”就是我們的宿命嗎?

自古以來,安居樂業就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太平、能否長治久安的標準。要樂業,先要安居。安居就是有一個安寧的家庭。而“家”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就是用一個屋頂下有一隻豬來表示的;“安”是用一個屋頂下有一個女人來表示的。不管是表示食物或財富的豬,還是表示伴侶或婚姻的女人,都是在屋頂下,也就是說,安居是以擁有一套房子為前提的。幾千年過去了,這一點並沒有什麼變化,現代人要結婚安家,仍然首先要有一套房子。

從現實看,當前中國人對房產的需求也是建立在一係列中國現實國情基礎上的,如人多地少、人口繼續增長,城市化進程加速,經濟高速增長,家庭規模化、小型化趨勢加快、負債消費意識加強。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發揮作用,導致需求膨脹,而且具有一定的剛性。

當前,一個人把自己、父母全家的積蓄加起來,再加上貸款,好不容易買下了一處住房,身體安頓下來,精神卻從此再也輕鬆不起來了:每天一睜眼就想起還欠銀行幾十萬元甚至更多的債務,幾十年就要這樣天天度過。曾經過的是白領生活,以後生活質量就沒有了保障,遊玩、購物與吃飯都變得精打細算;曾經牛氣十足、特立獨行的自己,從此在老板麵前都要變得謹小慎微,唯唯諾諾;過去幻想和戀人享受情調生活的自己,現在則回到家熬粥就鹹菜了。

有的女人將這種狀態稱為“被房價挾持的生活”、“人生已經簡化成為了一套房子再加上一部車子而生存”。

有的女人為此發出了這樣憤激的聲音:為什麼我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無法用來孝敬父母,無法用來享受人生的美好,無法用來善待他人,而隻能拚命往房地產商手裏送,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一套有名無實的住房?

在指責政府、房產商的同時,女人們或許也該反問自己:自己對於房產的需求是否過於貪婪?

餘華在《兄弟》的後記裏寫道:一個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經曆的事情,中國人隻需40年就經曆了。回到房子問題上來,1998年才啟動的房產市場化改革到今天時間不長,而目前中國約80%的(城鎮)家庭已經擁有自有住宅,而有百餘年房產市場化曆史的美國才有68%的有擁有自有住宅,英國為67%,德國為42%。經驗證明,任何社會中,一部分家庭是肯定買不起房的,在大部分歐洲國家,租房租住率甚至超過50%。而反觀我們,一個月薪三四千、家境一般的年輕人卻總在為能否擁有動輒百萬的房產而憂心。

有人會說,市場經濟不是可以激發每個人的創富能力嗎?沒錯,市場經濟是一個可以自主選擇的經濟,但不要忘記,市場經濟更是一個理性的經濟,在做出每一個選擇之前,要根據自身的條件、稟賦做出理性的選擇,自不量力的選擇注定要受罪。

住房消費同樣有其理性的規律,我們應該遵循“租小房—租中房—買小房—買大房”的過程,而當今中國許多年輕人本該租房子,卻也加入了購房大軍;本該買一居室、60平方米房子的人,卻非要在市中心買個兩居室、120平方米的房子,患上“購房恐懼症”,隻能說是作繭自縛。

寬敞、舒適的大房子固然是女人們的夢想,但比夢想更高貴的是拒絕幻想,勇於麵對現實,做出更符合現實的選擇。居者有其屋不等於居者買其屋,更不等於居者買新屋、買大屋。作為消費者,拒絕貪婪,更多地把目光放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租房租住、小居室或者二手房,讓“迫不得已”的買房者有第二、第三個選擇,這樣,我們最起碼可以遠離“購房恐懼症”,睡個安穩覺了。

“房奴”減負有門道

一邊是房貸新政打壓,一邊是加息預期不斷升溫,眾多“房奴”女們都憂心起在房貸利率上調後該如何理財。實際上,為房貸減壓的招數非常多:可以選擇提前還貸或者縮短貸款時間,還可以巧用各個銀行不同的房貸品種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