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丹尼的成功對很多企業家如何創業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因為很多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常常會為自己的劣勢和不足而發愁,總是擔心自己缺這缺那,總是想著讓別人給自己一些幫助。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個成功的企業,首先應該是能夠獨立自主的,脫離了任何外在的幫助,它都能夠安然度過危機,想辦法生存和發展下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開始著重進行經濟體製改革,很多企業被迫轉型,尤其是一些國有企業,因為在此之前,很多國企都是依靠國家來生存的,它們的資金和市場都依靠國家。正因為如此,多數企業不思上進,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也很糟糕,它們失去了自己造血的能力。而當整個市場越來越開放,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這些國企往往無法適應這樣的生存環境,開始被淘汰掉。如果國企能夠改變思維,改變經營模式,改變管理體製,能夠主動迎合市場,主動接受市場的檢驗,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實現自給自足、自力更生。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創業,首先想到的就是貸款,總是希望政府能夠給予自己一些資金支持、技術支持,希望政府幫助自己打開一些市場。出了問題就四處找關係,托人幫忙,自己從來不去直麵這些問題,不會從這些問題中發現自身的不足。你在地方上當然有條件來尋求幫助,但是一旦你走出本地市場,走出中國市場,還能依靠誰來幫你掃清障礙呢?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存在一大批寄生蟲企業,它們都是在依靠本土資源和政府資源生存,一些企業甚至依靠政府來為它續命,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是寄生在小市場上的寄生蟲,一旦走出去,一旦別的競爭者和它們搶飯吃,它們就會餓死。
其實,一個好的企業首先應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無論到了哪裏,無論到了哪種環境,它們都能夠依靠自身實力生存下去,它們應該是真正的全球通。像可口可樂公司、微軟、蘋果、三星、波音公司,這些巨頭都擁有自己的造血係統,都有極強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才能夠暢銷世界,搶占全球市場。而像雷曼兄弟這樣的銀行業巨頭因為失去了良好的融資通道,隻能寄希望於美國政府的撥款,最終還是免不了破產倒閉。
中國企業想要走出去,首先就要想辦法獨立起來,要懂得為自己輸血,建立起完善的造血係統,比如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自己的管理模式,自己的融資方向,還要有自己的廣闊市場,而這些都需要自己去摸索,需要自己去開發和創造。當你能夠為自己輸血造血時,你就沒有必要依靠任何人,而且這樣你才能夠抵禦外在的風險,才能夠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正因為如此,在創業的時候,領導者一定要有明確的獨立意識,要有自己的辦事原則,凡事都要著眼於長遠的發展。出現了問題不要急於找人幫忙,而應該盡量自己解決,技術不夠,那就自己去研發;管理不好,就自己製訂合理的規則;資金不足,就想辦法自己去融資,想辦法創造更多的收益。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沒有一個成功的企業是靠別人扶起來的,那些人為扶起來的東西,即便看起來再偉岸、再有實力,也總有一天會倒下去的。
馬雲是一個很有原則的領導者,他也不喜歡去求人,這一點在他創業過程中就能很好地表現出來了。比如在阿裏巴巴最困難的時候,他沒有請政府出麵,也沒有請人幫忙,更沒有找銀行借錢。因為馬雲認為別人可以幫你一次、兩次,但是最終你還是會遇到第三次,如果你總是請別人幫忙,那你就永遠不會發展壯大起來。這就像孩子一樣,僅僅依靠媽媽的乳汁,他是永遠不可能長大的,也永遠不可能變得強壯;總是依靠媽媽來攙扶,他就永遠也不可能學會走路。
在中國互幫互助是一種美德,但是馬雲卻警告說:“中國的電子商務人必須獨立走路,而不是老是手拉手,老是手拉著手要完蛋的。”與其說馬雲希望看到中國企業變強變大,倒不如說他更希望看到中國企業能夠自立,不要總是和其他企業抱團走路,甚至不要總是想著向外界尋求幫助。當今很多中小企業都麵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馬雲曾在節目中當著銀行界嘉賓的麵直言不諱地批評銀行家們嫌貧愛富,對於不同層次的企業人區別對待。馬雲發火是出於一種同情和不滿,但是他也告誡中小型企業要懂得自己給自己輸血,而不要總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銀行那裏,要懂得“不理會銀行”。馬雲曾經自豪地說阿裏巴巴從來沒有貸過一分錢的款,他覺得自己能夠做到,中小型企業也一定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