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創業的靈魂:光腳的永遠不怕穿鞋的(4)(1 / 2)

馬雲在成功之前,也非常喜歡那些成功學,認為那些東西對自己、對員工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於是常常帶著員工去聽講座,學習那些成功學知識。可是一次兩次還可以,次數頻繁了,自己和員工反而迷糊了。這時候,聽的東西多了,反而抓不住一個重點,不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會取得成功。馬雲很快便意識到成功學隻能作為一種人生激勵,絕對不能用來借鑒經驗,更不能用來做戰略性支持。

他告誡所有人說一定不要將那些成功人士尤其是所謂常勝將軍放在重要位置,而應該將那些失敗者放在首位,因為隻有經曆過失敗的人,才更能體會什麼叫作成功,隻有失敗過的人才知道怎樣去獲得成功,了解失敗者就等於掌握了成功的竅門。為此,他曾經親自為幾千名青年講述自己早年創業失敗的經曆,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失敗經曆實際上更具有教育意義,對青年人也更加適合。這樣一來,大家就能夠從失敗中看到那些本能夠避免的問題。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當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真理也就被拒絕了。”在尋求經驗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過濾掉所有的負麵信息,對別人的失敗經曆不聞不問,一門心思打探那些成功之道。可事實上,那些犯下的錯誤、那些經曆過的失敗才是富含真理的東西。你把那些有營養的東西丟掉,轉而追求形式主義的成功學,實際上根本不可能有太大的收獲。

心理學家也認為,當學習別人的成功經曆時,聽眾更多的反應是被激勵了,也就是說常常會陷入一種感性和盲目狀態之中;但是接受一些消極的悲觀的失敗信息後,整個人會更加理性一些,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也能更加客觀、深入。由此可以得出,我們從別人的失敗經曆中所獲得的價值可能遠遠高於成功學帶來的短暫刺激。

美國有個叫羅伯特的青年,他在幾年時間裏收集了七萬多件失敗產品,然後創辦了一個失敗產品展覽室,並在每件產品下方配上了言簡意賅的失敗理由,結果很多人慕名前來,並從中獲得啟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養成這種學習別人失敗經驗的習慣,從別人失敗的東西中,你可以尋找問題,獲得啟發。比如美國有很多被稱為垃圾發明者的發明家,這些人常常從垃圾堆中收集別人失敗的發明,或者某些不合理的發明,然後拿回去自己研究。實際上他們要做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尋找失敗的地方,然後尋求解決的方法。也許很多人認為他們在剽竊,但事實上,他們最後的產品往往是非常成功的。

失敗是一麵鏡子,可以照出別人的不足,也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經常照照鏡子,就能夠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這樣一來,人生也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年輕人應該把別人當成自己的老師,要善於從別人的失敗經曆中挖掘一些有用的生活信息,懂得接受別人失敗的教訓,從而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你遭遇和學習的失敗經曆越多,你對失敗的體會就越深,對於失敗的控製和回避能力也就越出色,自然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

隻有被狠狠PK過,才會有出息

金庸小說裏講到有些頂尖高手是寂寞的,如獨孤求敗,以前看,我覺得不能理解。現在我明白了,沒有對手,就沒有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的源泉。

——馬雲

有人說:“對手永遠是自己的一麵鏡子。”因此想要超越自己,就要先和鏡子中的那個對手相較量,不去和對手競爭,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實力有多大,不知道對手的實力有多大,也不知道社會競爭的強度有多大。所以一個人、一個企業隻有在社會大環境中和別人競爭,隻有懂得接受各種高挑戰,才能夠試一試社會的深淺,才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成長壯大起來。

每一個企業都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強大的對手,三星公司就是通過不斷的挑戰和競爭才成長起來的。它一開始的競爭對手是韓國國內的電子大戶LG、艾利和現代,結果三星經過磨煉很快從本土中突圍出來。這時候,三星又遭遇了日本的索尼公司,由於索尼公司實力強勁,三星公司長時間活在索尼的陰影之下。但是在和對手競爭期間,三星迅速成長,並最終壓製了索尼。而隨著觸屏手機的發展,蘋果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公司,而三星也不放棄,主動和蘋果相抗衡,最終從蘋果公司那裏瓜分到了廣闊的市場。2013年,它的營業總額和市場份額更是超過了蘋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