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要講技巧,但這些技巧應該以遵循社交規則為前提。社交中有很多規則,這些規則沒有成文的宣示,也沒有人以之強迫你,但卻是約定俗成的社交規則,它需要你在社交過程中去慢慢學習、領悟。
1小誤會不消除會造成大誤會
主動解釋可以防止造成對自己良好動機的誤解,可以使對方充分理解自己的善意,不致當場形成誤會和對抗,而影響彼此關係。
在社交活動中,由於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導致失誤,常常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比如,初次相親約會,小夥子因意外遲到了,又沒說明原因,姑娘便會認為他是個靠不住的人。再如,某單位領導找部下談話,通知其調動工作,因沒說明這是組織集體討論決定的,會使對方誤以為是他的主意等等。
其實,這些誤會本來並不難消除,隻要當場把真實情況多說上一句,便可免去很多麻煩。可是,人們往往忽略了,沒說這句話,結果留下遺憾。當然,事後進行解釋說明也可以補救,但總不如當場消除誤會的好。
夏潔是個大大咧咧的女孩兒,大學畢業後直接去了一家水產公司上班。公司的老會計王姐非常喜歡她,對她一向照顧有加。有一天,王姐的孩子從網上下載了點兒東西,因為家裏沒辦法打印,所以就想麻煩夏潔幫忙打印,說孩子著急要用。夏潔答應了,但當天的工作特別忙,就把這事兒給忘了。第二天,王姐來取東西時,夏潔這才想起來,隻好回答說自己還沒弄呢!王姐臉色平靜地告訴夏潔不用弄了,孩子隻是鬧著玩。夏潔也沒在意,這件事就算過去了。但是後來夏潔發現王姐對自己特別冷淡,一次同事一起開玩笑時,夏潔說了句什麼,王姐緊跟著就指桑罵槐地說了句:“那當然,人往高處走嘛!領導有事吩咐聲就行,咱們小老百姓哪能支使得動啊!”夏潔這才明白,王姐誤會自己了,可是事情過去了那麼久還怎麼解釋呀!
夏潔錯就錯在沒有當場跟王姐解釋清楚,如果她把當時的情況說一聲,相信王姐不會不理解。當我們出現了失誤時,很多人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需要解釋什麼,結果就造成了對方的誤會,給自己也帶來了很多麻煩,所以必要的解釋一定不能少!
那麼應該怎樣做解釋呢?
1.解釋原委
當由於特殊原因造成失誤時,應及時實事求是地陳述原委。如本文開頭的事例,假如小夥子遲到是因為路遇小孩打架受傷,他送小孩去醫院。對此,他認為這是應該的,而沒有主動說明,以致姑娘產生了誤解。如果他當時就說明此事的話,也許他們的關係就是另一種結局了。
為了防止他人產生潛意識的責難,當事人也可用自言自語的方式對自己行為上小的失誤進行解釋。比如,開會時間過了,主持會議的領導才匆匆趕來,他邊走邊說道:“讓大家久等了。臨時接待了外商,剛送走。現在開會吧。”隻此一句,起碼有兩個作用:一是平息大家的怨氣,主持人遲到,耽誤了大家的時間,如此自我解釋就是一種道歉。二是說明了遲到不是有意的而是遇到了特殊的情況,易於得到他人的諒解,不致影響領導的威信。
2.交待關係
有時在交際場合,對於可能引起他人猜測的人際關係或敏感問題,也要主動說明,以解嫌釋疑、避免誤會。有位處長到北京辦事,順便看看老同學,老同學的女兒跟他去書店去買書。正巧碰上本單位一位出差的同事,處長和他寒暄幾句就匆匆而過。等他回到單位時,他在北京的“豔遇”已經滿城風雨,任他如何解釋也說不清,使他十分苦惱。其實,他當時隻要介紹一下老同學的女兒與他的同事認識,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對於易於為人猜測敏感的男女關係問題應及時落落大方地說明,就可免去很多麻煩。某單位一科長與一位女同事開會回來,在街口遇上一位熟人。科長主動介紹:“這是我們單位的小王同誌,一塊兒到上級機關開會,剛回來。”小王主動與之握手相識。這樣介紹,自然免去了很多誤解。
3.說明背景
有時,在交際中為把事情說得更準確,使他人理解得更全麵,不致造成誤會,還應對背景材料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比如,某書記找工人交談,一開始就交待背景:“馬上要進行優化組合了,可能要涉及你,我今天是以朋友的身份來和你交心……”書記這樣解釋自己的身份,說明不是傳達組織決定,而是朋友間推心置腹的交心,所以氣氛更融洽,工人也敞開了心扉。
人脈箴言
誤會越早解開越好,不要等到誤會變成了怨恨才開始著急,所以發生誤會時,少說一句不如多說一句,千萬別嘴懶!
2忠言可以不逆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難免會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這時,即使你已經看破對方的心思,也要把握好分寸,給對方留足麵子,最好不要直接點破。交往中,一般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有時我們心裏知道是自己錯了,但嘴上卻不肯承認,因為承認自己錯了,就太沒麵子了。而這時如果有人毫不客氣地指出我們的錯誤,我們也會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態度,或者反唇相譏,甚至對指出自己錯誤的人心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