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論生活_列夫·托爾斯泰(1 / 1)

要寫下來的是——

(一)習慣是偉大的。習慣使得以前無論何時都需要許多努力——精神的要素和動物的要素相鬥爭的各種行為,不再需要那些努力和注意,而讓它們能夠使用到後來的工作上麵去。習慣是凝固基石的石灰,它使得在基石上麵能夠加上新的石塊。可是,這種習慣的善的性能,當鬥爭的解決對動物的有利的時候,也可以變成不道德的原因。即發生了人吃人、執行死刑、進行戰爭、私有土地、利用賣淫等等的事情。

(二)不錯,信心、迷信、妄想,都給人生以巨大的力量。然而,在這種場合,為了實行人生一切法則,就得製定重要的、唯一的、而且大部分可能的形式和方法,比如教會法則的實行、自焚、無信仰者的絕滅等等。而在沒有迷信的信仰的場合,為要解決以上帝的共同法則為基礎的人生最重要的一切問題,愛是必要的。這種活動並沒有像前者般的鮮明的現象。

(三)自我犧牲越來得大,要謙虛持躬也就越來得困難。相反的場合也正相反。

(四)臨死的人所說的話,意味特別來得深長。可是,我們不是時常都朝著死亡走著嗎?尤其是老年人更加明顯地是這樣。讓老年人理解自己所說的話意味特別深長吧。

(五)“他跪拜、哭泣、誦讀祈禱書,向上帝請教自救之道;但,在心之深處卻感到:這一切都是無聊的事情,沒有誰會救自己的。”

(六)為要使所謂“野蠻人”變成文明人而傳授自己的教會信仰的牧師們,是多麼可怕,不,毋寧說是多麼可驚的不遜和瘋狂嗬!

(七)被我們稱作世界的,是由意識和被意識化的東西這兩部分所合成的。沒有意識,也就沒有世界吧?可是卻不能說:沒有世界,也就沒有意識吧?可不是嗎?

(八)在言語上我們常常說:不要跟人談及他所難於理解的事物。可是,在實際上,我們卻往往不能自製,完全無益地浪費唇舌,而且感情激動地對那不能理解的人談著他所不理解的事情。

(九)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未成年的孩子和動物的生活,就是這樣的,但,所謂利己的生活,對於有理性的成年人,都是一種不自然的狀態——跟瘋狂相同。然而,世上大部分的婦女,在兒童時代,都過著合法的利己生活,其次生活於動物的家庭愛的利己主義,複次生活於利己的夫婦愛,而且是物質主義,不久就依靠孩子們而生活,失去外部的利己生活,具備著思慮和辨別,但依舊還是缺少普遍的博愛精神,而停留在動物的狀態中。這種女性的生活狀態是很可怕的。然而卻是極普通的。

(十)你想要為別人服務,勞動者想要勞動,但,為要工作而得到利益,必定要有工具。不但是這樣,而且必定要有最好的工具。可是,你是怎麼樣的呢?具備著各種物質、性格、習慣、知識等等的你,果然能夠從自身提出為萬眾服務的最好的工具嗎?對於你,必要的事情,並不是服務於人,而是服務於上帝。而服務於上帝這件事情——是明白的、被規定了的。那就是你要擴大自己內心的愛。由於擴大自己內心的愛,你就不得不服務於人們。而你,對於自己,對於人們,對於上帝,都將同樣必要地服務。

(十一)不幸的並不是受到痛苦的人,而是將痛苦給予他人的人。

(十二)所有的人都時常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因而不能把任何人加以否定。可是,有些人,他們在現在的境地,過於隔絕和無知,我們隻好完全像對待孩子般地去對待他們,即是,我們雖然愛、尊敬、庇護他們,但不能夠跟他們站在同一水準,也不能夠向他們要求對於他們所缺少的東西的理解。但有一件事情使得這樣地對待這些人更加困難,那就是:孩子們具有知識欲和真實性,而這些成了人的“孩子們”卻缺乏這些東西,反之,他們保有著冷淡以及對於自己所不理解的東西的否定,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信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