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莫讓感恩之心喪失在荒漠中(3)(3 / 3)

班尼迪特曾經說過:“受人恩惠,不是美德,報恩才可以稱得上。”當他積極地投入,感恩地工作的時候,美德就由此而產生了。我們同時也更需要一顆懂得感恩的心,來拯救我們。然後,再從心靈之荒漠裏麵走出來。

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就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歡樂,同時也會給我們增添巨大的動力。為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能使我們知足常樂;為工作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就能夠使我們積極而努力進取。當你驀然回首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感謝真的從未離開過我們,它真的就在我們身邊。

感恩是處世的一種境界

感恩,是一個人自己內心的獨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銘心之感謝。

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處世之道和做人的至高境界。在西方國度有一個感恩節,據說感恩節起源於北美,那兒的普利茅斯人豐收後會舉行感謝上帝的慶祝活動。他們認為上帝是最公平的,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恩澤著每一位公民。

然而,他的子民仍然要感謝上帝賜予他們豐收的果實。其實我們中國,這個古老的中華民族也從來不缺“感恩”。在我國的許多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裏,也有類似的節目。人們在每年的一天聚在一起,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來感謝給他們帶來豐收和幸福的東西。有句成語叫做“知恩圖報”,而中國向來就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一說法。

感謝父母的養育,使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人;感謝朋友們的幫助,讓我們每一天都在進步;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個微笑的人,讓生活充滿歡聲笑語;感謝每一個哭泣的人,讓淚水帶走世間的悲痛與傷感;感謝每一位為社會奉獻的人,讓人世間多一點愛心;感謝每一位辛勤勞作的人,讓世間多一分收獲;感謝每一個人,讓生活變得豐富而多彩。

在一個平常的寺廟裏,有一位住持給寺院立了一條規矩:每年年底,寺廟裏新來的和尚都要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的時候,住持問新和尚:“你最想對我說的兩個字是什麼呢?”新和尚想都沒有想,說道:“床硬。”住持什麼話也沒有說,隻是笑笑走開了。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年底,住持又問那個新和尚:“你最想對我說的兩個字是什麼呢?”新和尚仍然不假思索,說道:“告辭。”住持望著新和尚離去的背影搖頭道:“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隻有學會了感恩,人生才會沉澱出一份理性。新和尚心中的“魔”是他從來都不去想自己得到了什麼,而是一味地抱怨自己的需求沒有滿足。隻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那麼也就更談不上感恩了。

經曆了人生歲月之中的風風雨雨,我們心靈的原野上就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就開滿了頓悟的花朵,我們會感覺到自己的生命之所以如此能像一支燃燒著力與美的歌,正是因為不同的人或事,給予我們無比的激情與靈感,教會了我們如何去譜寫出人間最動人、最曼妙的旋律,由此,我們會從心底深深地感恩。

感謝我們的朋友,是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妙和友情的溫暖,友情是我們內心之中的陽光,將憂鬱、哀傷、懦弱、失望等濃重的陰影驅散。正是因為有了能夠相知又相依的朋友,我們才因此而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才感受到了朋友是我們人生當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心存感激的人,其內心的靈魂一定是透著陽光與自然氣息的人。他也必定是一個懂得享受生活樂趣之人。世界是如此美妙,生命如此美好,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感謝造物主給了我們一次次經曆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