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國讀者
5年來,我在中國逗留期間曾接受一些中國雜誌的采訪,談論人性化的企業管理。接著,蔡明潑先生主持的基金會在巴黎為我安排同一些在歐洲訪問考察的中國企業家們會麵,進行經驗交流。現在,聽到中國相當有影響的中信出版社有興趣出版拙著,欲將其介紹給中國讀者,我感到異常激動。
這本書首先是為法國讀者寫的。在全球化進程中,作為一家法國公司的總裁,當我開始減少商務出行,而有更多時間在國內停留時,我越發感到國內公眾的心理狀態不甚正常,覺得自己有責任參加全國性辯論,對現實抒發己見。因而,我需要向中國讀者闡明自己援筆撰寫此書的動機,大略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麵。
通常,法國人對企業印象不佳,以至於如今,在某些環境裏,經濟的合理性受到了質疑。法國媒體歪曲企業的形象,完全不符合我四十餘載親曆的管理實踐。我在依視路集團度過了22年的職業生涯,對企業有著切身體驗,在這方麵應該是有發言權的。
事實上,法國人對全球化懷有恐懼心理,將之視為一切紊亂的淵藪。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認為全球化大有裨益,譬如,全球化讓依視路集團得以成長壯大、管理日臻完善。在國際化的進程中,依視路與勁敵交手,得到激勵而勇往直前。我們有幸與一些傑出人物邂逅,受益匪淺。不同的市場向我們提出不同的技術和商業問題,每解決一個問題都使企業更加強大。
像許多企業一樣,依視路是一家優秀企業。所謂“優秀”,就是人們在其中可以充滿信心地工作。在企業的運作中發展自己,同時為他人盡心效勞。如同其他一些民族,法國人有其特殊的才能和稟賦,本書將會詳盡予以描述。這種才智使我的同胞們在某些行業裏特別出眾。應該說,法國人習慣於抽象思維,善於應對困境,尤其在飛機機身、船體和屈光鏡片製圖等需要直覺與邏輯相互結合的領域中盡顯才幹。每個民族的起源和發展史都賦予自己一種才華,讓他們在世界市場上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其他民族作出貢獻。當今,世界市場的需求極其多樣,全球化凸顯出了這一特性,使每個民族都能找到獨顯其能的領域。在這個意義上,全球化顯示著一種吉兆。
本人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摸爬滾打了40個春秋,悟出了一個真理,確信成就一項事業的長遠因素絕非金錢或者財富,而在於領導人能否充分調動員工們的潛力,發揮其才能。領導者必須具備這種調動能力,並通過企業文化加以增強。這一點的關鍵在於創造一個美好的信任氛圍。領導者要給員工以信心,讓他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即在他們盡職盡責取得成績時,每個人都能獲得應有的報酬,而若遇到挫折,領導者會客觀地探明原因,使他們能夠克服障礙而繼續前行。如果做到這一點,員工們就會釋放出意想不到的能量,達到預期的目的。
為使這一機製能夠良性循環,領導者必須明確目標,讓員工們一絲不苟地承擔起自身的責任。非如此,報償就可能異變為徇私,造成無人承認失誤的尷尬局麵,最終導致錯誤延續傳播。因此要健全組織,使下屬最大限度地負起責任,規劃出最合乎應有水平的流程圖,日複一日地在企業內部驅除官僚主義,確定目標進程,審慎地衡量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