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髒的位置和形態

心髒位於胸腔中縱隔內,兩肺之間。周圍包有心包。心的兩側及前麵大部分均被肺和胸膜遮蓋,前麵隻有一小部分鄰接胸骨和肋軟骨,後麵有食管、迷走神經、胸主動脈等,上方連於大血管,下方有膈。

心髒是一個近似圓錐形的空心球體,但前後稍扁,心尖朝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後上方,與出入的大血管相連。大血管的排列從前向後依次為:肺動脈、主動脈、上腔靜脈、肺靜脈和下腔靜脈。心髒的縱軸是斜的,右心房右心室大部分在前麵,左心房左心室大部分在後麵。心髒為兩麵兩緣,前麵在胸骨體和肋軟骨的後方稱前壁。後麵向後下,貼附在膈上,稱膈麵或後壁。左側與肺相鄰,稱左側麵。在心髒表麵近心底處,有一橫行的冠狀溝(房室溝)分隔心房和心室。在心的前後麵,有前室間溝和後室間溝,為左右心室的表麵上的分界標誌。

心髒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即周而複始的把回流至心髒的血又從心髒泵出,構成血液循環。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稱大循環,當心髒收縮時,含氧及營養物質的血液(動脈血)自左心室射入主動脈,再沿各級分支動脈到全身各部的毛細血管。通過毛細血管完成組織的物質交換,血液中的氧和營養物質被組織細胞吸收,而組織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代謝產物排入血液中去,由毛細血管流入小靜脈,再經中等靜脈,最後彙入上、下腔靜脈,流回心腔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徑的循環稱為體循環。

肺循環又稱小循環。體循環返回心髒的含有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經右心房進入右心室。當心髒收縮時,血液從肺動脈到肺,肺動脈在肺內經過分支成為包繞肺泡的毛細血管網,在此進行氣體交換。通過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靜脈血又變成動脈血,這種新鮮血液彙入肺靜脈,最後流回左心房,再入左心室。血液沿上述路徑的循環稱為肺循環。

3.心壁及其支架組織

(1)心壁:它有三層。外層為心外膜,內層是心內膜,中層為心肌層。心房肌層較薄,心室尤其左心室肌層特別發達,心髒的工作即依靠這些肌纖維的收縮來完成。心房與心室的肌肉不相連,它們由纖維組織隔開,故心房、心室在不同時間內分別收縮。

(2)心髒支架組織:心髒有結締組織支架,作為心肌和瓣膜的附著點。心髒支架組織包括四個瓣環,和連接瓣環的纖維三角,以及連接主動脈瓣環和肺動脈瓣環之間的圓韌帶。主動脈瓣環右後方和左右房室環相連的纖維三角稱為中心纖維體(右纖維三角),其向下接續室間隔膜部。主動脈瓣與二尖瓣之間的三角叫左纖維三角。

4.房間隔與室間隔

房間隔是膜性中隔,是左房的前壁。室間隔大部分由心肌組成,肌質甚厚而突向右心室;其上部為膜性,此處是室間隔缺損的好發部位。房間隔將心房分隔成左房和右房。室間隔將心室分隔成左室和右室。

5.心包膜

心包膜分為纖維性心包膜和漿膜性心包膜,纖維性心包膜厚而堅韌,包繞心髒和大血管根部,並與大血管外膜相連;漿膜性心包膜有壁層和髒層。壁層貼在纖維性心包膜內麵,至大血管根部並反折至心髒表麵,成為髒層,即心外膜。髒層和壁層之間的窄隙稱心包腔,內有少量漿液,有減少摩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