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貴妃還想除去眼中釘朱佑樘。可是她也不是那麼容易下手的。周太後為了保護孫兒,命憲宗將佑樘交給她,放在仁壽宮撫養。不久,朱佑樘被冊立為皇太子。一天萬貴妃請佑樘到她宮裏去玩,周太後知道她不安好心,叮囑孫兒,去了之後不要吃任何東西。到了貴妃宮中,貴妃勸佑樘吃餅,佑樘回答說,已吃過飯了。貴妃又勸他吃羹湯,機靈的孩子反問她:“這羹中有毒嗎?”氣得貴妃半晌說不出話來。
“這麼小的孩子就如此防備我,記恨我,將來他一旦登上皇位,我不就死在他手裏嗎?”她覺得非下決心逼憲宗易儲不可。
這以後,她一有機會,就向憲宗吵鬧,要求廢掉皇太子朱佑樘,另立邵宸妃的兒子興王朱佑杭。盡管此時萬貴妃已年近六十,可憲宗對她又親又怕,根本離不開她,怎敢不聽從她呢?太監梁芳等人勾結萬妃,大肆侵吞內府錢財,害怕將來太子即位後會懲治他們,也幫著萬貴妃一起攻擊太子。憲宗隻得答應了。
第二天,憲宗找司禮太監懷恩商量,懷恩連連說不可,惹得憲宗很不高興,竟把懷恩貶到鳳陽去守皇陵。正想再召集群臣們商議廢立之事,忽報東嶽泰山發生地震,欽天監正據天象所測,說此兆應在東宮,憲宗以為廢太子會惹怒天意,不再提易儲之事,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萬貴妃費盡心機也無法動搖太子的地位,不免肝火攻心,不久便得了肝病於成化二十三年春死去。萬妃一死,憲宗好似失了主心骨,淒然說道:“貴妃一去,朕亦不久於人世了!”他主持貴妃的葬禮一如皇後之例,並輟朝七日。這年八月,鬱鬱寡歡的憲宗果然也得了重病,追隨萬貴妃而去。
萬貞兒以一個卑微的宮女,半老徐娘之身,竟一舉奪寵,寵冠後宮,做了二十多年無名有實的皇後。個中緣由,無人能曉。至於憲宗的兩個皇後吳氏和王氏,一個是新婚伊始便守活寡,一個是當了一輩子的傀儡。
據清代張廷玉等人所修《明史》記載,經曆喪子之痛,萬貴妃開始對其他懷孕的妃嬪或已經降生的皇子大加謀害,而憲宗卻對這個女人無計可施,未加責罰,相反卻是一再的退讓。
憲宗憑啥這麼縱容萬貞兒?他跟萬貞兒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情緣?她又為什麼會得到憲宗的曠世恩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朱見深具有強烈的俄狄浦斯式的戀母情結。據正史記載,朱見深自兩歲開始就由萬貞兒帶著。英宗土木堡之變之後被困瓦剌,朱見深的叔父趁機搶去皇位並罷免他的太子職位,從此他便跟隨萬貞兒住在後宮,直到英宗卷土重來。在這段最艱難的日子裏,朱見深和萬貞兒相濡以沫,在他最落魄的時候萬貞兒一直守護在他身邊。由於古代主子和侍女之間的特殊關係,萬貞兒在他心目中就有了多角色的朦朧的定位——母親、姐姐兼情人。
總之,朱見深傾其一生都對這個女人有特殊的依戀,不論她做得多麼過分,他都能忍讓、退避。他離不開這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他生活的支撐,沒了她,他的世界也將潰然崩塌。《明史》中記載:“帝每遊幸,妃戎服前驅”,也就是說憲宗每次出遊,萬貴妃總是戎裝侍立在旁,這給憲宗一種安全感。另據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記載,“妃怒撻一宮婢,怒極氣咽,痰湧不複蘇”,“訃聞,帝不語久之,但長歎曰: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於是挹挹無聊,曰以不豫,至於上賓”。也就是說,聽聞萬貴妃死後,憲宗很長時間沒有說話,隻是長歎一聲:萬貴妃去了,我也快要去了。憲宗對萬貴妃的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愛,但兩者本質是不同的。楊貴妃是四大美女之一,有驚人的美貌,而萬貴妃,得寵的時候已經35歲,已經是半老徐娘。所以憲宗對萬貴妃的愛應該著重在一個“情”字上,或是親情,或是友情,或是愛情,總之是一種錯綜複雜的情。或者憲宗真有某種心理或人格障礙,而這種障礙唯萬貞兒才能解除,故而離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