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神醫(1 / 3)

萬局長失去“官寵”之後,長期鬱悶在家。

後期,萬局長得了一種怪病!周圍的人喊他什麼,他都沒有反應,唯獨喊他“萬局長”,他才聽得仔細。也就是說,平時,萬局長跟個聾子似的。大家說什麼,他聽不到了,唯有提到“萬局長怎樣怎樣”,他才有所反應。

這可急壞了家人。

人聾三分癡!家裏人帶著萬局長,跑遍了北京、上海的大醫院,都查不出他得的是什麼怪病。但,醫生們聽了萬局長的得病過程以後,大都建議家人們好好開導開導他,帶回去慢慢調養一段,或許就會好的。

可萬局長耳朵裏聽不進聲音,怎麼開導他呀!

再說調養,他不想出門,不看電視,整天悶在房間裏生悶氣!如何個調養法呢?

萬局長的老伴,被老頭子的病愁得整天哭眼抹淚。

這天,萬局長的內弟,得知姐夫得此怪病,專程從鄉下趕到城裏來看望。同時,也是來看望他老姐的。老姐在娘家弟弟麵前,抹了一陣淚水,說到了萬局長得的那種怪病,四處求醫沒有用。眼下,隻能在家聽天由命了!

娘家弟弟是有備而來,他告訴姐姐說,離此地不遠,有一座雲台山,傳說山上有一位老道,修煉數年醫道,能治多種奇病、怪病,不妨帶姐夫去看看。

姐姐念其“有病濫求醫”的古訓,把弟弟說的事,寫在一張小紙片上,遞給萬局長,想勸他到雲台山上去見見那位老道,沒準怪人治怪病呢!

沒想到,萬局長看過紙片後,“嚓嚓”兩下就給撕了。且,口中念念有詞地嘀咕道:“讓我去看他,他來看我還差不多!”

萬局長的老伴理解老頭子的意思,就把娘家弟弟戳到一邊,遞給他幾張“票子”,讓他幫忙,去山上把那位老道請下山來,給他姐夫瞧瞧。

娘家弟弟接了錢,當真去山上找了,可第二天,又一個人回來了。姐姐迎上前去問:“沒找到那老道?”

弟弟說:“找到了。”

姐問:“找到了,人家怎麼沒來?是不是錢不夠?”說話間,姐姐轉身就想去屋裏取錢。

弟弟說:“不是錢不夠,是人家不來!”

姐問:“為何不來?”

弟弟頭一低,把姐扯到一邊說,本來那道人是準備來的。可是,一聽說姐夫過去做過大幹部,忽然間,人家就不來了。

姐姐疑惑地問:“那是為什麼?”

弟弟說不出為什麼,隻說人家不來。

這就怪了?夫人思來想去,可能那道人覺得,領導幹部瞧病,禮金應該加重。

於是,第二天夫人瞞著萬局長,多備了些煙酒,親自登門,去拜見那位道人。目的,還是想把人家請下山來。

沒料到,那道人收下煙酒,並無出山之意,而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問夫人:“病人能否下地走路?”

夫人說:“能。”

“既能下地走動,為何不讓他親自來?”

很顯然,道人不想出診。

夫人茫然,回到家中,勸老頭子進山。

萬局長極為惱怒!他點著自個鼻尖,質問夫人:“讓我去看他?”

夫人從萬局長的神情裏,看出他仍然沒有放下當初做局長的架子,掩麵抹淚,並一再勸說老頭子,今非昔比了,咱們還是去吧!

萬局長被夫人的淚水泡軟了心,默認了夫人的話。

轉天,夫人領著萬局長進山,專程去見那位道人。道人聽夫人一旁敘述萬局長的病情,並沒有抬頭看萬局長,便開出一方,遞與夫人,寫道:

為官者,愛聽恭維,必然愚昧昏聵。若醫此病,須誠意自貶,甘作凡夫,身入群體,恭謹待人;聞頌揚之言而思過,聞刺耳惡言而自省。天長日久,病可愈矣!

夫人看過此方,頗有同感。但夫人對“天長日久”的說法,想知道何時是頭。

夫人問:“是否還有更快的法子?”

道人說:“有!”

道人說,你讓他到我的廟裏來,規規矩矩地供我驅使,受我訓斥,不出仨月,我保他百病皆除。

夫人把道人的話,寫在紙上,遞給老頭子看。沒想到,萬局長看後,勃然大怒,他指著那道人,吼道:“混賬,我甘願不治此病,也不能來此破廟,受你一介貧僧的訓斥!”言罷,甩袖欲走。

道人匆忙又開出一方,遞給夫人。夫人看罷,掩麵抹淚,趕忙去扯老頭子留步。

原來,那道人的另一處方子上寫道:此病不治,必將遺傳給後輩子孫。

創作年表

1984年

短篇小說《等車》,刊發在當年的《華北石油報》上(當時正在大學讀書)。

1987年

在《無名文學》第2期上發表處女作《落雨》,《石油神》發表短篇小說《多兒》,《華北石油報》發表小小說《零點》、《巧售影票》等。

1988年

在《中原》、《石油神》發表係列小說《羊兒窪油田紀事》,《連雲港日報》、《江蘇法製報》、《江蘇工人報》發表小小說若幹。其中《苦澀的禧禮》獲江蘇工人報副刊獎。(當年5月參加《石油神》與《北京文學》在白洋澱組織的文學筆會,與會的作家有浩然、張洪波、荊淑英、唐冬梅等,6月16日我從華北油田調到連雲港海州區人民檢察院工作)。

1989年

在《新華日報》發表《看電影》,《江蘇法製報》發表《狗腿子魚》,在《石油神》發表短篇小說《青口鎮的夏天》、《串門》、《製服》等。

1990年

在《連雲港報》、《科技彙報》發表小說,並與陳武、劉毅、李建軍等連雲港作家聯手在《科技彙報》上發表“小說大連侃”。

1991年

在《短篇小說》發表《禧禮》,《連雲港文學》3期發表《秋天過去的時候》,並獲《連雲港文學》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70周年征文二等獎。

1992年

在《新華日報》、《黨的生活》發表小說《兒子來信》、《田七鬧鎮》等,其中《田七鬧鎮》獲《黨的生活》征文一等獎。

《江蘇工人報》10月11發表《倒掛電話》(同年,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短片,在午間新聞後連續後播放)。

1993年

在《金陵晚報》、《揚子晚報》、《大陸橋導報》、《供用電報》等發表係列小小說《小兩口》近50篇,其中《婚後合影》、《舊舞票》、《窗口》、《三串糖葫蘆》等,先後被《南方日報》

《雜文報》、《福州晚報》、《今晚報》等轉載。

《文彙報》8月17日發表《金絲小棗》。

《雨花》12期發表小說《暗鎖》。

1994年

《小說月報》3期轉載《暗鎖》。

《文彙報》發表《金絲小棗》、《海南日報》、《深圳特區報》、《金陵晚報》、《紅山晚報》、《重慶晚報》、《江蘇工人報》發表《牽手》、《接孩子》、《北京爐》、《輸液》、《白發》等。

《電話傳情》(《小兩口》係列)獲《周末》舉辦“高溝杯”征文獎。

1995年

《青海湖》7期發表《電話聲聲》。

《海南日報》、《三角洲》、《荷花澱》、《佛山文藝》、《春風》等發表了《小謝》、《女兒的小辮》、《縣城女孩》、《難忘胡小湖》、《房門,根本就沒關》等。

1996年

2月9日在《滄州日報》發表《風吹鄉間路》、《殺驢》,並被《小小說選刊》第17期配創作談《去寫熟悉的生活》選載。

《新華日報》、《金山》、《鹿鳴》、《微型小說》、《福州晚報》、《金陵晚報》發表《北京爐》、《看電影》係列小說《小林鄉長到連山》等。

《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選載《搶水》、《送米》、《送溫暖》、《北京爐》等。

《殺驢》收入《小小說選刊》年度增刊號。

國際新聞出版社出版了短篇小說集《落雨》。

1997年

《雨花》發表係列小說《小林鄉長》。

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

1998年

在《天池》1期、《青海湖》2期、《青少年文學》3期、《金山》3期、《未來》5期、《百花園》6期、《雨花》7期、《青海湖》8期、《佛山文藝》9期、《遼南文學》秋之卷、《天津文學》4期、《滄州日報》、《農民日報》、《湖洲日報》、《雜文報》、《半島晨報》、《貴州都市報》、《長江日報》、《閩北日報》、《柳州晚報》、《重慶晚報》、《齊魯晚報》、《燕趙都市報》、《揚子晚報》等發表小小說若幹。

《小小說選刊》轉載《跑電》、《紅前紅後》、《打猴》、《對手》。

《微型小說選刊》轉載《搶水》、《長大後你就成了我》(附創作談)。

1999年

《海燕》1期、《遼南文學》1期、《泰山文藝》1期、《傳奇故事》1期、《天池》1期、《星火》2期、《河海文學》2期、《西湖》2期、《三角洲》2期、《星星文學》2期、《三月》2期、《江蘇石油》2期、《天津文學》3期、《鹿鳴3期、《百花園》3期、《青少年文學》3期、《江蘇石油》3期、《陝西畫報》3期、《鹽城婦聯》3期、《延安文學》3期、《文學港》3期、《連雲港文學》3期、《星火》4期、《文學港》5期、《雨花》5期、《佛山文藝》6期、《金山》6期《房門,根本就沒關》,《草原》6期發表《瞬間無情》,《春風》7期、《飛天》7期、《山西文學》7期、《百花園》7期、《雨花》7期、《四川文學》7期、《鹿鳴》8期、《短篇小說》8期、《山西文學》8期、《傳奇故事》8期、《土家族文學》夏季號、《百花園》9期、《金山》9期、《佛山文藝》9期、《小小說月報》9期、《青海湖》10期、《穀風》10期、《雨花》10期、《銀潮》10期、《百姓故事》11期、《喜劇世界》11期、《百花園》11期、《熱風》11期、《百姓故事》12期、《四川文學》12期、《百花園》增刊號發表小說若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