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自己目前的學曆或者多年來接受的教育非常不滿,我想告訴你,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宣泄不滿上,還不如“向前看”!學校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技能,所以如果想學會很難的成語,或者想讀懂氣象圖的話,那麼我建議你還是花點時間,去學校學習一下比較好。
但是,那些畢業於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等名牌大學的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後,就一定會比隻有中學學曆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那些出類拔萃之輩
在北京生活的時候,我認識了兩位中國朋友。一位是畢業於北京大學的“精英男”A君,一位是僅僅在浙江省的某鄉鎮學校裏讀完了六年小學的“鄉村女”B君。兩人同是1984年生,但是在我看來,B君要比A君幸福千百倍。
B君是浙江溫州人,小學畢業之後,她像很多同齡人一樣進入了中學繼續讀書。但是在14歲那年,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學,去北京做生意。如今她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在三裏屯的亞秀服裝市場裏有她經營的珍珠項鏈店;多年來一直在三裏屯附近的一家夜校學習英語,口語表達地道流暢;和一位同樣經商的男士組成了家庭,然後住進了三裏屯附近的高級公寓,並於去年產下一子。換句話說,B君收獲了事業與家庭的“雙豐收”。
與B君相比,畢業於北京大學的A君似乎就沒有那麼幸福美滿了。目前,A君就職於一家日資企業,月薪人民幣6000元左右。但是,在事業上,他無法做到出人頭地;性格方麵,他又十分陰鬱孤僻,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他連朋友都沒有幾個,更不用說女朋友了;而且自大學畢業之後,他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可是直到現在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工作。
在當今這個世界上,既存在“擁有羨煞旁人的學曆卻在現實生活中非常不幸”的人,又存在“沒有學曆卻十分幸福”的人。而對於A君和B君之間的差距,我覺得可以從是否積極向前地麵對人生和是否自立這兩方麵來尋找原因。
在前進的路上,B君無時無刻不在積極地考慮未來的事情--明天我要做這件事,下個月的營業額要提升到那個高度,明年要把公司發展壯大到那個程度……而A君的大腦裏滿是對過去的不滿--我畢業於中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可我為什麼得不到大家的肯定呢?
在是否自立這個方麵,B君從來不依靠其他人的力量,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判斷過自己的生活。反觀A君,在公司裏,他經常把工作推給其他人,很少負責任地完成某件事,在家裏,他對母親百般依賴。總而言之,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不自立的人。
其實,所謂的“教育”就是一個不斷地磨煉自己、最終實現個人自立的過程。有的人剛剛小學畢業就已經非常自立了,而有的人可能大學畢業之後都無法自立。一個人隻有步入了“自立”的階段,他所接受的教育才算完成。也就是說,一個人自立與否與他的學曆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就拿中國的繁體字“習”來說吧(作為一個日本人,在中國人麵前談論漢字,我頗有魯班門前弄大斧之感,萬望諸位海涵),這個字形象地描繪了小鳥揮動翅膀練習飛翔的樣子。當小鳥成功地飛上了藍天,在這一刻,它的振翅練習才算告一段落。同樣的道理,一個人無論就讀於哪所著名的大學、師從於哪位名師,都隻不過是“振翅練習”的過程而已。所以,如果有哪位年輕人還在為自己沒有大學學曆,或者不是名校出身而煩惱的話,那麼我告訴你:“明天將會發生大地震,中國大陸會沉入海底。”你一定會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其實你的煩惱也是如此。
曾幾何時,日本也是一個“學曆至上”的國度,但是現在的日本已經完全變了模樣。我所任職的出版社每年都要麵試一萬多名求職者,我多次擔任麵試官,所以對於麵試的過程、提問的內容以及求職者的簡曆都非常熟悉。從大約十年前開始,求職者的簡曆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學曆”一欄了。不僅如此,向求職者提問說“你畢業於哪所學校”也成了禁忌。因此,身為麵試官的我根本不知道那些經過了四輪考試和麵試並最終被錄用的求職者究竟畢業於日本783所大學中的哪一所,甚至他們是畢業於日本的大學、美國的大學還是中國的大學,我都不得而知。對於這種“英雄不問出處”的做法,很多人認為體現了“不以大學出身對求職者差別對待”的原則。其實,更為深層的原因是,大學出身與工作能力的高低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我本人畢業於日本的東京大學--一所在日本的地位和名氣等同於中國的清華、北大的學府。每年,我的大學同班同學都會組織同學會。
在參加了25次同學會之後我發現,雖然我們畢業於日本的最高學府,但是在過去的25年時間裏,我們都過著極為平凡的生活--班上一共有50多名同學,其中隻有一個人成為公司的社長。說是社長,其實不過是繼承了父親經營的小工廠罷了。進入政府機構或大企業工作的人數量較多,但沒有一個人當上了“高官”,最多管理5到10名下屬而已。有幾個人當上了律師或法官,但都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隻有一位成了“金牌大狀”,但是在好幾年前因積勞成疾,鬱鬱而終。所以說,即便是從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畢業的學生,也並不一定都會成為達官顯貴。順便提一句,日本公司的總經理大多畢業於日本大學這所入學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