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1)

一年以後,長沙某處街口上出現了一個私營花鳥店。門麵不大,卻很能引人注意,消息靈通的人多半早已光臨過多次了。不見得都是去買花鳥,有的隻在櫃台前站站。做什麼?看“花鳥西施”呢!

人稱周曉琳為“花鳥西施”,這使她很不愉快。她不是那種喜歡賣弄風情的輕薄女子,因此並不以惹人投目為榮。她寧肯少做點生意,也不想把自己的小鋪子搞得名聲太大。關於她那花鳥店的具體地址,至今是不登廣告的,隻要那些真正喜好養花養鳥的老主顧知道就行了。

花鳥從何而來?由聞其尚從九龍山弄來。九龍山可真是個奇花異草的寶地。城裏人養花,不外乎那些牡丹、芍藥、茉莉、蘭花之類,而周曉琳的花鳥店裏,這些常見的家花是沒有的,經常展出一些從未見過的野花。聞其尚雖然生長在不很開化的山區,但人是聰明的,他研究了城裏人喜愛養花的心理,把一些名稱古怪、花色新奇、既供觀賞又供藥用的花草弄來。諸如大郎傘、小郎傘、淡竹葉、天南星、號簡管、酸筒管、老蟲花、紫爆竹、七葉一支花、勾鐮耙頭一支槍……名目繁多,且時有新品種出現。他捕的鳥兒倒沒有什麼新奇處,無非是畫眉、鸚鵡、虎皮鸚鵡之類。此外,他還把山上那些奇形怪狀的樹根、樹蔸、樹丫和朽木菌子做成種種藝術品,布置在店堂裏,使小小花鳥店成為一個奇妙的藝術世界。周曉琳就坐在這些花鳥和藝術品中間,無異於月裏嫦娥、蓬萊仙子。

她臉上總是帶著微笑,自然、大方、誠懇,毫無討好顧客之意。她的嫻靜和素雅象一朵百合花;她清婉的嗓音比鳥兒的歌聲更好聽。她的小店門前總是圍滿了人,有買花買鳥的老顧客,也有看花看鳥的過路人,還有人對花鳥都無興趣。有的人可能聽說過有關她的一些傳說,有的人對她的身世一無所知。他們都樂意在這裏站站,借花鳥為題問幾句話。問花鳥,她對答如流,問別的,她支吾過去。青年男子想打聽她的姓名是一定得不到回答的。

盡管如此,周曉琳還是經常收到來曆不明的信,寄信人的地址總是隻有“內詳”二字。凡是這樣的信件她都不啟封,讓它在一個空紙箱裏等待更多的夥伴,然後一起投入火堆。

了解她一些情況的人都在猜測,有的等著瞧,她到底會選擇一個怎樣的人做丈夫呢?

聞其尚每月來一次,送花鳥來,帶點土特產來。周曉琳敢於當著那些好奇的鄰人和顧客,一口一聲“其尚哥”。有回她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其尚哥,我見過的人真不少,比過來,比過去,隻有你最完美。你從前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盡管她毫不掩飾地讚美聞其尚,但誰也不相信她會跟他結婚。

是的,那樣的事情是不大可能發生的。目前最了解她的,莫過於她姐姐了。自從那回何督偉生氣走了以後,周鬆齡一直在為他們這一對感到惋惜。她費盡口舌說服茹小明給何督偉寫了一封信去,說明那天晚上的事純屬誤會,希望他不要冤枉了周曉琳。何督偉似乎已經相信了,又開始與周曉琳通信。不過,雙方都比過去冷靜得多,一直沒有恢複那時的狂熱勁。何督偉自稱“書呆子”,信上的詞藻比過去樸實多了。周曉琳也並不象那時那樣崇拜和順從,甚至經常在信上誇讚聞其尚的為人,對他們成功的合作關係表示滿意,一點都不怕引起何督偉嫉妒。

周鬆齡在關心妹妹的同時也改變了她自己。她懂得了生活的嚴肅性。

最可憐的是她們的媽媽。不僅周曉琳看不起她,全家人都對她有些不恭。一想起她做過的那些蠢事和醜事,就覺得她丟了這個家庭的臉。

關係最密切的還是姐姐和妹妹。姐妹倆經常在一起談心。

姐姐說:“妹妹,過去我喜歡顏色鮮豔的月季花,現在我情願褪去顏色,變成潔白的小萊莉。”妹妹說:“我也是。”

——全文完——